城·事(407)济南千佛山脚下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让历史重焕生命力

2021-05-31 16:17:2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范明昱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范明昱 济南报道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济南市博物馆领取到了“国家一级博物馆”牌匾。事实上,早在2020年12月底,中国博物馆协会就发布了公告,宣布济南市博物馆被核定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创建于1958年12月,现馆址坐落于风景名胜旅游景点千佛山公园西侧的济南市博物馆,这里保存着“冷僻”的知识,关于陶瓷、玉器、书画、杂项、古籍甚至是革命文物,只要我们愿意,几乎每天都可以“穿越古今”。

  如今它的存在,不只是沉淀时间和追溯历史。一方面,是在新技术支撑下开发的“云上博物馆”,借助全景虚拟技术在线逛展馆。另一方面,是济南市博物馆越来越与社会发生着贴近联系,深入社区、走进学校,以叙事的方式,让众人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思考古今时代的种种衍变,感悟历史文明最强的生命力。

坐落于千佛山西侧的济南市博物馆

  一级馆未来还有“新挑战”

  隔着一层透明玻璃,里面是西汉朝代陶制的持盾俑,暖黄的灯光打下来,一位陈姓老先生探身向前,想把文物说明牌看得更清楚些。

  陈老先生是山东人,60年前,在济南居住了5年的他,为了支援大西北建设去到了甘肃。如今故地重游,济南市博物馆是老人家第一个奔赴的地方。

  创建于1958年12月的济南市博物馆,于1989年3月动工兴建新馆,1997年正式投入使用。承担着全市可移动文物的收藏保管、陈列宣传和科学研究工作,曾一度是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然而在2020年12月21日这一天,它成功通过定级评估,晋升为国家一级馆。

  “评估标准涉及方方面面,三个大板块里面分了数百个小项,每个小项都需要逐一打分。”济南市博物馆副馆长刘小漪告诉记者,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每3年开展一次,评估定级是从博物馆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评比,不仅要有硬件的评选,也要有综合软实力。

  记者从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的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中查找到,山东省内新评定的国家一级馆有12家,济南占了3家,分别为济南市博物馆、章丘区博物馆和山东大学博物馆。

  对于公众来说,能在这样等级标准高的博物馆里尽享文化成果是种享受,但对于博物馆来说,这不是终点,而是更高的起点。

  “每隔3年,中国博物馆协会还要对博物馆进行运行评估,如果做得不够好,随时有可能再降到二级。”在刘小漪看来,评定成国家一级博物馆,还要继续夯实基础,若要想有长足的发展,馆内藏品背后故事、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结构优化等方面都必须要做好的文章,这也意味着济南市博物馆未来发展还会有新的挑战。

《我从汉朝来——文物世界中的汉代济南》专题展时间为2021年2月3日至6月15日

  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作家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道:“这一天,我将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博物馆。”

  据了解,经2016年结束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最新统计,济南市博物馆拥有陶瓷、玉器、书画、杂项、古籍、革命文物等十多个类别的7万余件藏品。此外,由于2011年济南市文物店整建制划归济南市博物馆,大量店藏书画、玉器、瓷器、杂项等藏品有待清点接收入账,全部整理完成后藏品总量可达到20余万件。

  如何才能够使这些文物真正“活”起来,“我从汉朝来”专题大展的举办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立春之日冬日暖阳,2021年2月3日,济南市博物馆年度汉代专题大展《“我从汉朝来”——文物世界中的汉代济南》正式揭开帷幕。汇聚济南地区七所文博单位的300余件汉代文物,“赫赫诸侯——汉代王陵遗珍”“物阜民丰——汉代生活画卷”“百业俱兴——汉代生产风貌”三大篇章占据了一楼整个展区。

  更为重要的是,这场汉代文物“盛宴”不只面向成人,展览特意开辟的互动专区,是孩子们最开心的地方。

孩子们可在馆内进行历史互动体验

  据悉,自展览开展以来,博物馆陆续开展了80余场文化体验活动。活动不仅有“文博小使者”及来自全市各中小学校学生,还特别邀请了济南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木片画、拓片、马车模型等传统手工作品,都真切体现了学生对文化的热爱、对历史的探寻。

  让博物馆越来越有体验感,与大众产生越来越紧密的联系,是济南市博物馆近年来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济南市博物馆最大的短板,是馆舍老旧、展厅空间狭小。”刘小漪觉得,为了打破硬件条件上带来的瓶颈,博物馆只能从软件方面磨工夫。每年举办20余个展览;走入企业、学校开展“博物馆文化基层行”活动等等,都是博物馆为了与时俱进,重塑自身软实力的新路径。只为了让人们了解和思考,济南这座拥有9000年人类活动史、4600多年文明史、26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应该是什么样子。

济南文创产品逐渐“出圈”

  “文创开发”一直在路上

  对于济南而言,博物馆既是地域名片,也是独一无二的文化IP。

  2016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倡导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在随后的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转发原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同年11月,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公布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遴选92家单位作为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济南市博物馆就在其一。

  “2016年被认定是文创元年,为此济南市博物馆也首次成立了文化创研部。”刘小漪表示,在一个新的运营机制上摸索,其过程面临着诸多阻碍。如何利用馆内丰富的文物资源和科技平台转化为文创产品,是大家一度头疼的问题。

  文创开发不可以“划地为牢”,而是需要寻求社会力量的多方面参与。

  据了解,为了破解以往文创作品有了创意却产出无门的难题,济南市博物馆积极联系不同类型的生产厂家,签订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博物馆与文具、服饰、箱包、家居日用、科技数码等领域的多家生产公司及投资商达成合作意向,推动了博物馆文创从文化到创意再到生产一整条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除此之外,在原有实体店的基础上,依托“微店”网络平台,“济南市博物馆文创产品网上专营店”于2020年3月25日正式上线,“荔枝图系列”“鸠宝宝系列”“时来运转系列”“童心未泯系列”“祥瑞系列”“曲山艺海系列”等系列,涵盖文具、服饰、箱包、家居日用、科技数码等众多领域商品。截至目前,济南市博物馆研发的文创产品种类已经达到上百个品种。

  事实上,网上售卖文创产品虽是一大创新,可对不少市民来说,博物馆永远是一个需要亲身走入才能感受的地方,因此将文创产品与展览相结合,可以起到更加不错的效果。

文创产品为“我从汉朝来”专题展锦上添花

  以“我从汉朝来”专题展览为例,文创产品作为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在本次展览中也有不俗表现。例如采用馆藏西汉乐舞杂技陶俑为元素设计而成的倒影杯,倒影成像色彩斑斓、美轮美奂;参考汉代印信形制制作的陶质印章,配以精美的“汉宝包”的包装袋,构思巧妙,新奇诱人。另有汉砖纹饰花盆、茶托瓦当、汉代钱币样式的吊坠,以及“我从汉朝来”的册页笔记本、折纸书签等一系列特色鲜明、实用美观的文创产品,更为展览锦上添花。

  建馆63年,济南市博物馆的故事还在继续。可以预见的是,它将不断探索更多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为济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文化滋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范明昱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