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410)5年扶贫坚守,他让“初心”在叶家坡村光芒万丈

2021-06-26 16:39:38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范明昱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范明昱 谢玮 济南报道

  在冬季,大雪一旦封锁了叶家坡村,则满地结着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山脚到山顶。

  每到这时,济南市历城区供销社派驻叶家坡村第一书记李洪文依然要骑着摩托车,在大山里穿梭,经常“连车带人”摔倒在结了厚冰的地上。如此经历,对他而言已经习以为常。

  2021年2月25日,李洪文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几乎一夜之间,掌声、荣誉、赞许、期望,山呼海啸般涌入他的生活。尽管载誉而来,李洪文对叶家坡村帮扶的工作节奏却没有改变,依旧是大马力摩托车驰骋山间,依旧是午餐两个烧饼果腹。

  5年多的扶贫路,如同李洪文走过的59年人生路,面对困难茫然过、纠结过,但也始终坚定着、盼望着。在他眼里,“初心”不是个普通的名词,而是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最大支撑力量。

李洪文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李洪文供图)

在李洪文的眼里,一直都是为了党,为了群众(李洪文供图)

  “组织需要我,去就是”

  ——像一粒种子扎在心里,上刀山下火海也愿意

  2016年3月,百转千回的盘山路扭得像麻花一样,连续上坡,又连续弯道,徘徊在山路上的李洪文,还不知道将要面临多少困难坎坷。

  当走到西营街道的最南端,与跑马岭接壤的地方,便是抵达了叶家坡村。他定眼望去,山路十八弯,山高无水井,村民们住的土胚房粗糙破旧,有矮矮的围墙和松动的木门,甚至有的连屋顶也没有。只有山间冒出的数支新绿芽,顽强地展示这里的生命力。

  李洪文一下子傻了眼。

  来之前,李洪文不是没做心理准备。得知要被派到叶家坡村担任扶贫书记时,从周围人的口述中,他大致对这个村有了“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的模糊印象。

  “组织需要我,去就是。”短短8个字,说得淡定从容。

  李洪文的入党故事,可以从孩提时期说起。1962年出生的李洪文,是背诵着《毛主席语录》、唱着红色革命歌曲、听着革命英雄故事成长起来的。“当时上学背的书包,也是印着‘为人民服务’五个红字。”那个时候的李洪文,年纪还小,不明白是什么力量,能够让人为之献出生命却无怨无悔,但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与热爱就像一粒种子,在心中扎下根、发了芽。

  1996年,李洪文终于圆了梦想,在历城区仲宫供销合作社成功入党。彼时的李洪文34岁,儿时的问题也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对党的信仰。

  “做一名共产党员,不是为了索取,而是要随时奉献,奉献自己的一切。”没有人知道李洪文亲眼见到叶家坡村时,心里掀起了怎样的波澜。他抛掉“怀疑自己做不好”的顾虑,全然不顾村民们的种种质疑,他暗下决心: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带着叶家坡村“逆袭”。

大马力摩托车驰骋山间,李洪文5年跑坏了3辆摩托车

李洪文的工作包里塞满了文件,此外还有他的午餐烧饼和每天要吃的药

  “危险,挡不住我扶贫的心”

  ——骑着摩托翻山越岭,配强班子“聚沙成塔”

  凌晨四点,夜与昼交替之际,是李洪文起床的时刻。戴上头盔,骑上摩托,他的上班路,是从仲宫李家庄村,到西营镇叶家坡村来回120多公里的骑行。

  这条路并不安全。该村所属的藏主庵、叶家坡、东水峪、西水峪、杜家坡5个自然村分散在两座山头上,村与村之间最远相隔10多公里,最高海拔780米,只有摩托车最为方便快捷。

  2017年的一场瓢泼大雨,狂风向李洪文扑来,豆大雨滴砸得他眼睛都睁不开。“当时在山路上,天都黑了。我害怕山体滑坡,以80迈的车速往山下跑,结果还是发生了塌山,就在我身后四米的地方,挖掘机半个月才清理完毕。”

  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时刻,李洪文害怕极了,可依旧挡不住他对扶贫热切的心。

  “叶家坡村有212户居民,125户是贫困户。”一家一家走访谈心下来,李洪文意识到,叶家坡村的这种穷,不仅是没有钱的穷。“大家长期处于深山里,身体被困住了,思想也被困住了。甚至有健康的年轻村民,不想脱离贫困队伍,只希望享受低保政策。”

  百般思考下,他找出最为关键的一点——抓党建。

  原来,在之前很长的时间里,叶家坡村的“代名词”一直都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弱、空壳村、底子薄。面对一盘散沙、各自为证的五个自然村,李洪文决定“扶贫先扶心”,他认为党建引领下的凝心,可以“聚沙成塔”,改变每个村民的生活状态。

  2018年2月4日,叶家坡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圆满结束,前期为了规范、公开、公正地开展好这项工作,李洪文每天清晨乘着晨曦来,深夜踩着星光归。

  叶家坡村的“四九天”,户外温度达到零下十几度,可李洪文的心是炙热的。“这件事对于叶家坡村200多户,600多名村民来说意义重大。只有班子配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了,村民们脱贫才有希望。”

李洪文认为抓党建是第一要义,促脱贫是主要职责

疫情期间,李洪文忙忙碌碌、身心俱疲

  “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它是大家的”

  ——表彰现场数次落泪,他有许多话想对党说

  这是无数个关于“奉献”的扶贫小故事。

  过去的5年,李洪文的摩托车坏了3辆,更换了16根外胎、14挂链条、14副链盘,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摩托车上的“第一书记”。

  过去的5年,李洪文每天的午餐几乎不变:两个烧饼、一块咸菜疙瘩。记录下的上百本笔记,每一本的第一页都是入党誓词。

  过去的5年,李洪文带着救护车奔上山村,抢回急性胃出血村民的一条命。也曾把借来的2万元钱塞到村民手里,帮助他养小尾寒羊。

  过去的5年,李洪文为筹不到资金哭过,也为333号公交车开到叶家坡村口笑过。他因脑动脉硬化供血不足病倒过,也因自费补贴村民家用被妻子“埋怨”过。

  换来的,是土地里长出来的情感,和村民磨出来的血肉联系。实现的,是叶家坡建设200m³的蓄水池6座,翻越14座山头、铺设8000米输水管道的引水灌溉工程,开挖铺设自来水管道13582米,砌垒石堰1078米;39户贫困群众危房问题得到解决,村民在家坐着砸核桃,就能实现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

  就是这一件件平凡之举,如同万涓成水,最终汇流成河,成为叶家坡村冲破贫困、迈向小康的滔滔洪流。

  “控制不住,一个劲儿的激动、流泪。”2021年2月25日上午,李洪文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他数次落泪现场。再回首过往5年,在叶家坡工作每一天又仿佛浮现在眼前。“这份荣誉不属于个人,它属于济南市‘第一书记’这个战斗集体的全体战友,属于济南市所有奋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线的全体同志。”

  采访下来,记者发现李洪文的“初心”很难用语言文字形容清楚。其中有坚忍和倔强,也有柔软和真挚。在每次遇到选择之时,衡量、判断、取舍的唯一标准,一直都是“为了人民群众”。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他有许多话想对党说:“作为一名参加工作44年,受党的培养教育多年的共产党员,在党和祖国需要我的时刻,在人民利益需要我的时候,我理当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有所作为!坚决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永远是我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范明昱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