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莱芜通信资费同城化启动 通话按市话收费
来源:齐鲁晚报 2014-08-01 09:06:00
记者从山东省通信管理局了解到,自8月1日零时起,济南、莱芜两市通信资费同城化调整工作正式启动,两市间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通话将按照市话收费。
齐鲁晚报讯(记者王茂林通讯员刘伟) 记者从山东省通信管理局了解到,自8月1日零时起,济南、莱芜两市通信资费同城化调整工作正式启动,两市间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通话将按照市话收费。
此举意味着,自8月1日起,济南、莱芜两地的移动、固话用户接打两地之间的电话,将按照市话标准收费。日前,山东省通信管理局已组织山东联通、移动、电信、铁通公司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推出两市间固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通话按市话收费的方案。记者从以上几家相关电信运营商人士处了解到,两地通信资费同城化工作启动后,将尽快按照要求执行按市话标准收费调整。
据山东省通信管理局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济南、莱芜两市通信资费同城化调整工作已取得有效进展。其中,山东联通、电信、铁通公司8月1日可完成95%业务的资费同城化调整;山东移动可完成90%业务的资费同城化调整。因各企业资费套餐较多、结构复杂,短期内全部调整到位较为困难,预计山东联通、电信、铁通公司9月初可完成,山东移动9月底可完成。
据了解,济南、莱芜两市统一长途区号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本次济莱之间实现通信资费同城化并不涉及区号的统一,两地固话用户不需变更电话号码。本次区号并未统一,主要是因为按照工信部《电话网长途编号区调整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我国长途编号区原则上是按地市级行政区划进行组织。由于行政区划未发生变化,因此编号区也不能进行相应调整。
标准资费用户
3分钟可省1 . 88元
本报记者王茂林济南、莱芜两地按市话标准收费后,会给两地用户带来哪些“福利”呢?
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电信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通告》,放开所有电信业务资费。文件提出,对所有电信业务资费均实行市场调节价,电信企业可以自主制定具体资费结构、资费标准和计费方式。如果按照此前不享受套餐的长途固话资费最高限价标准,长途通话按每6秒0 . 07元收费,市话收费标准则是前3分钟0 . 22元,超过3分钟后每分钟0 . 11元。简单计算,如果通话3分钟,用户将节省1 . 88元;如果通话5分钟,用户将节省3 . 06元。
不过,记者了解到,实际上目前执行标准资费的用户数已经很少了。据不完全统计,移动电话用户目前有9成以上是套餐资费用户,固定电话用户也有6成左右是套餐资费用户。实际上,各家运营商推出的套餐资费五花八门,大部分执行的是套餐内含多少通话时长、流量、短信及彩信的模式,有的套餐免长途费,有的免漫游费,有的两者均免。只在老套餐中,可能还有部分收取漫游费、长途费。
据我省运营商人士介绍,两地资费同城化工作启动后,对于按原标准收取漫游费、长途费的情况,将按照要求调整为按市话标准收费。
济南莱芜越来越像一座城
多项同城化正在推进
本报记者刘雅菲
随着多项同城化的实现,济南和莱芜越来越像一座城。
交通同城
今年1月1日,济莱城际快客正式开通,两小时内即可从莱芜市区到达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票价由原来的38元/人降为20元/人。
7月1日零时起,两市之间的京沪高速公路400公里至475公里(港沟站至莱芜高新区站)限速由100公里/小时调整为110公里/小时。这段高速公路的隧道车速也由现行的80公里/小时调整为90公里/小时。
高速提速、城际快客加密班次降低价格,两座城市离得更近了。
公共服务同城
在国家人社部转移接续平台的基础上,莱芜市人社局与济南市人社局推进企业养老保险关系自由转移接续,建设了一体化系统,通过系统中的养老关系转移模块,今年1-6月份共为区域内358人办理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
医保也实现了异地就医
即时联网结算,莱芜市参保人员到济南24家医院看病就医,出院时只需缴纳个人自付部分,其余医疗费用均由医院与医保经办机构联网结算。1-6月份,共为1672人办理了异地就医结算,医保基金支付2380万元。
户籍管理同城
5月13日,济南市办理了第一例莱芜籍的群众补领身份证业务。5月28日,莱芜市人口信息系统改造完成,并为第一例济南籍群众办理了换领身份证业务。自此,济莱两市居民异地办理身份证得以实现。
这些同城化,都在今年年初济莱协作区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推进济莱协作区建设重点工作》中。据济南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济南和莱芜还将按照这一工作计划稳步推进,促进济莱协作。
责任编辑:宋立鹏
更多新闻
- 济南莱芜通信资费同城化启动 通话按市话收费
- 济南水产品流通及饮食行业推行“四免服务”
- 实地探访 山东济南动车组“4S”店
- 济南军区支援老区建设四项工程 两岳雄师情暖红色热土
- 济南公交延时近俩月 商场关门较早夜生活尚待激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