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华山平地突起,挺俊秀丽。
华山上的奇石
位于华山半山腰处的古亭
建于华山陡峻处的吕祖庙
站在华山上,远眺山脚下的华阳宫。
华山上陡峭的石梯。
鹊华秋色图(图片来自网络)
文/片 大众网记者 张娜 宋立鹏
在济南,说起华山(古称华不注山),几乎人尽皆知。千百年以来,华山以各样妖娆姿态、各种秘闻传说出现在诗词、画作、记载以及人们的口口相传中。1月6日,大众网记者重走华山路,了解到一个鲜为人知的华山,一个浓缩了几千前传奇故事的华山,一个当地人口中真实的华山……
华山之名:
“华不注山”这个名字你叫对了吗?
咱们先来说说华山的名字。老人们都喜欢叫它华不注山,在一百个人里,有九十九个人会把这个名字叫错。根据记载,华(hua,平声)不(fu,音同斧)注山应该是这样的叫法。
至于为什么会叫做华不注山,这要从它的秀丽奇景说起。
华山位于济南市区东北部,黄河以南,小清河以北,海拔197米。别看它海拔不高,但只要站在济南的任何一处高点,都能看到北部这颗明珠,因为它并不像北方惯有的山脉一般绵延起伏,而是平地拔起,就像一个盘子上突然冒出一颗珍珠,也像一汪碧波湖面上盛开的一朵芙蓉,显眼、耀目。
华不注山是华山的古称,现在依然流传。很多人认为华不注是“花骨朵”的转音,因其形状如未开放的荷花(即芙蓉)而得名。其岩石为青灰色,跟济南南郊泰山山脉的地质构造截然不同。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描述华不注山:“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描绘的就是鹊山和华不注山一带的风景。
华山之变:
莲子湖泄水 从此碧波变平川
50岁的张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历城人,曾在华山镇政府部门工作过十几年,他对华山的风土人情、掌故传说颇有研究。
张先生告诉记者,唐代时,华山四周水域亦称“莲子湖”,浅水稻溪,沼泽芦荡,水村渔舍,胜似江南,因此又有“水泊华山”的说法。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五十首》的第二十首中形容道:“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拔,绿翠如芙蓉。”
北宋以前,华不注山周围依然全是水域,也称“鹊山湖”,远远望去,此山像在水中含苞欲放的一支荷花骨朵。
但到了南宋初年,华山发生巨变。当时济南太守刘豫为了与金人贸易和运输海盐的需要,开挖小清河,全长500里。同时,刘豫整疏济水河道,在济南华山以南筑“下泺堰”,小清河正位于堰之南。如此一来,原来注入北清河的济南北郊湖泊之水,改向东流。 泺水分流之后,堰以南新开河流称小清河,堰以北的北清河从此便改称大清河。
渐渐地,莲子湖的水流入小清河,华山周边的碧波汪洋逐渐变成沼泽,继而变成如今的平川。
华山之筑:
半山腰上吕祖庙 吃了和尚饿死狼
尽管没了莲子湖,华山仍居济南名胜“齐烟九点”诸山之首。山上有飞升岩、五指石、蛙石、一线天、仙人桥等多处景观。景区内有华阳宫、华泉、吕祖庙等诸多名胜古迹。1999年8月,济南市政府确定开发建设华山景区,成立了华山风景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历城区政府成立了华山景区管理委员会。
尤其是华山半山腰处的吕祖庙,更是建在险处。沿着陡峭的阶梯上行,吕祖庙就在一处狭窄的空地上,一座正殿、两座配殿,都是“缩小版”,堪堪占了整个山腰,两道石梯陡峭险峻,只能容一人上下,再无容人之处。
吕祖庙里供了吕洞宾,香火尚旺。这吕祖庙里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吃了和尚饿死狼。据说,当年住在庙里的和尚下山担水,一只狼偷偷进来藏起来,和尚担水回来后将门关住,狼便将和尚吃了,然而狼却出不了庙门,最终饿死在庙里。此事旨在提醒人们做事勿太贪心,凡事留一条后路。
华山之邻:
华山并非一直孤单,旁边曾有一座驴山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华山并非现在的“孤峰突起”,它还有一个邻居,位于其西南侧的驴山。
华山脚下有一个村子叫做驴山村,正是由此山名而来。驴山村当地村民告诉记者,驴山原先位于驴山村北,大约一百米高,山上有一块巨石,特别像一头驴,所以被称为驴山。和华山一样,驴山上也曾经有一座吕祖庙。到了上世纪70年代,人们开山采石,驴山渐渐不复存在。
说起驴山的故事,也是充满神秘色彩。
传说,曾有一个仙人路过驴山,在山上休息时,仙人吃了一个仙桃。吃完桃子就将桃核扔到一旁,恰好被一个上山砍柴的刘姓人看见了,便将桃核捡起来尝了尝。等刘樵夫砍完柴回家时,发现村里已大变样,没人认识他了,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遇到仙人了,山上仅一日,人间已百年。后来,驴山又被称为落仙山,而刘樵夫的村子也被称为还乡店。
延伸阅读:
诗词歌赋里的华山
华山,一直是诗人、画家笔下的好素材。千百年来,关于华山的诗句有太多:
《古风》之二十(节选)
唐·李白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趵突泉》
元·赵孟頫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
鹊华秋色图
元·赵孟頫
赵孟頫是中国书画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家,是开创元代书画新风的领袖人物,而《鹊华秋色图》则是赵孟頫的山水画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文人山水画的代表作。该画画的虽然是济南北郊鹊山、华不注山一带的秋景,但却不是赵孟頫在济南居官期间所作,而是在其故乡吴兴所画。关于此画的创作缘由,赵孟頫在《鹊华秋色图》的一则题款中这样写道:“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归来,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氏》,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其东则鹊山也。命之曰《鹊华秋色图》。元贞元年十有二月,吴兴赵孟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