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1——85196021

投稿信箱:wode_210@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

山东部分景区重算最大承载量 达峰值停止售票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李勇   2015-01-16 09:36:00

2014年10月1日,济南千佛山人头攒动,景区承载能力接近饱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省内包括泰山、“三孔”、天下第一泉等在内的知名景区尚未建立起门票预约机制。

  

  □记者 李勇 提供  2014年10月1日,济南千佛山人头攒动,景区承载能力接近饱和。(资料图)

  □ 本报记者 高晓雷

  上海外滩广场元旦前夜发生的踩踏悲剧,使“景区治堵”成为年初旅游业界一大焦点话题。1月初,国家旅游局下发了《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以图通过设置“最大承载量”红线,解决拥堵这一旅游痼疾。

  记者日前从省旅游局及省内各大景区了解到,我省已经开始按照《导则》要求,重新核定测算景区最大承载量,进一步完善流量控制和旅游安全预防工作。

  更强调“瞬时承载量”

  对于“最大承载量”,《旅游法》中已有明确规定,即“景区不得超过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此次《导则》则进一步给出了最大承载量的定义及明确的测算方法和公式。

  记者从省旅游局了解到,按《旅游法》要求,我省各主要景区早就有一份最大承载量数据,例如泰山景区最大承载量为11.4万人,曲阜“三孔”景区的最大承载量定在10万人,济南趵突泉公园最大承载量为3.6万人。

  “目前各景区已有的最大承载量数据算法不一,而且多是采用日最大承载量,即一天之内所能接待游客量的最高值,不是瞬时最大承载量。根据《导则》要求,省旅游局即将出台加强景区流量控制工作的通知,建议各景区重新科学核定景区最大承载量。”省旅游局规划处处长蒋卫东说。

  此次承载量核定对景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强化了“瞬时承载量”的作用。以“三孔”景区为例,之前使用的最大承载量一直都是指“日承载量”,去年“十一”期间,“三孔”曾达到日接待量最高值9.75万人次,即便如此,景区也没有实施过停止售票。“现在,《导则》要求景区测算在某一时间点内景区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一旦到达峰值,就要停止售票,采取‘出一进一’模式。”曲阜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称。

  景区呼吁再出细则

  关于景区最大承载量的计算公式,简单说,即是用景区内每一个景点的有效游览面积除以旅游者单位游览面积,得到单个景点的承载量,再把所有景点的数据相加。

  然而,根据《导则》中的计算公式,实际计算则复杂得多,需要若干数据,如景区核心区游览面积、游步道面积、游客平均游览时间、日平均周转率、景区高峰时间等。

  记者在采访省内近十家主要景区后得知,已有部分景区了解并学习了《导则》要求,开始了承载量的重新测算工作。“三孔”景区方面称正联系聘请有关专家对“三孔”景区研究测算最大承载量;蓬莱阁景区也正在按照《导则》要求,结合景区内古建筑、绿化情况、游步道等实际情况测算景区最大承载量。

  在采访中,有不少景区直呼测算核定工作“很难操作”、“还需要进一步出台相关细则加以细化”。例如泰山景区,曲曲折折的台阶蔓延数十公里,要计算出有效游览面积,几乎无法完成;又如游客平均游览时间和景区高峰时间等数据,变化太大,无法最终确定。

  同时,有业内人士也表示,为增强数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最好应有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实施测算。

  “门票预约”还不多见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省内各大景区在治理人流“超载”方面,多年来均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传统手法”,如增加应急人员、强化现场疏导分流等途径。在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时段,从门票销售、门禁安检管理到重点区域地段的安全防护、人员分流等,各景区均有相关应急预案。

  此次《导则》要求各景区进行最大承载量测定,并要求景区通过公共媒体以及移动多媒体、智能终端等多样化的旅游信息平台,及时公布景区旅游者流量,供旅游者参考,这无疑对景区走出“人山人海”、化解旅游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导则》还再一次提到“景区应逐步推广门票预约预售”。山东嘉华文化国际旅行社分管导游工作的副总经理王武厦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从全国范围看,实行门票预约制度的景区屈指可数,在节假日旅游高峰时段,旅行社团队通常采取临时调整景区线路等方式规避人流高峰。“以游‘三孔’为例,游客流动顺序一般是从孔庙到孔府再到孔林,导游会选择先去孔林再到孔庙。”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省内包括泰山、“三孔”、天下第一泉等在内的知名景区尚未建立起门票预约机制。

  山东省旅游信息中心主任闫向军说:“在国外,景点大多实行预约制,很多景点不向没有预约的游客出售门票。我们还应进一步建立门票预约机制,以从操作层面控制游客数量保持在最大承载量以内。”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宋立鹏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