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自行车引领出行新风尚 凭单位证明可申请
来源:济南日报 2015-05-02 09:09:00
5月1日上午10点左右,赤霞广场附近3辆由南向北连排行驶的绿色自行车在车流中尤为惹眼。“目前,市中区已有300余名工作人员办理了公务自行车使用卡。”周永忠告诉记者,“全区公务自行车项目建设分两批进行,预计开设50个站点,一共710辆自行车。
5月1日上午10点左右,赤霞广场附近3辆由南向北连排行驶的绿色自行车在车流中尤为惹眼。与平常所见骑行爱好者身穿运动服装、佩戴专业装备不同的是,眼前3位身着城管制服。出于职业敏感,记者驱车跟随自行车一直行驶到市中区四里村街道办事处。等3人停车后,记者上前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是市中区新增的公务自行车。带着好奇,记者一路探访。
出示身份证和单位证明可申请使用公务自行车
“4月30日是市中区公务自行车试运行的首日。”市中区停车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第一批300辆自行车已全部到位,按实际需要分布在英雄山路沿线的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城区各街道办事处。”
什么人可以使用公务自行车,如何使用,是否收取相关费用?据市中区公务自行车项目负责人周永忠介绍,具备设点条件的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可使用公务自行车,办理手续时只需提供身份证件以及单位出具的证明信。
“目前,市中区已有300余名工作人员办理了公务自行车使用卡。”周永忠说,“在使用过程中,4小时以内免费,超出4小时将根据实际情况收取少量费用。”
“四轮”变为“两轮”公务出行更有效率
市中主城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聚集,特别是纬二路、英雄山路、经四路、经七路沿线呈现出部门相距较近、公务繁忙、交通拥堵、停车不便等特点。在此情况下,市中区在前期调研、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公务自行车项目。目前,“纬二路—英雄山路”作为示范路段,选取部分路难走、车难停的单位试点,由市中区停车管理办公室负责选取停车位,委托市中区停车建设运营公司负责采购、施工、调度等工作。
“我们前期对全国城市公共自行车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选择了实力和影响较大的几家专业公司进行了对接。通过市场公开招标,选择实力强、信誉高的企业参与项目建设。”周永忠告诉记者,“全区公务自行车项目建设分两批进行,预计开设50个站点,一共710辆自行车。”
据介绍,为积极响应“135”出行交通新理念(1公里范围内步行,3公里范围内骑自行车,5公里范围内选择公共交通),公务人员除极端天气、紧急公务、保密等特殊情况外,城区3公里内公务活动都将鼓励采用自行车或者步行出行方式。“公车由‘四轮’变为‘两轮’,可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在低碳出行、节能减排、治堵治霾方面,党政机关可以发挥示范带动的社会效应。”周永忠说,“同时,将有效减少公车使用,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并充分起到合理分配路权,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压力,真正让路于民。”采取智能化管理公车出行更规范
“项目建成后,公务自行车将采取智能化管理,自行车运行系统由网络信息指挥中心进行智能化管理,每辆车内置身份识别器,由信息中心对自行车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动态调控。”周永忠说。
据介绍,公务自行车车辆设计统一样式、颜色,保证舒适、安全。每个站点的停车柱都采用自助服务,车辆免费使用,内置身份识别器与身份证、手机实现三位一体,可由指挥中心适时向用车人发送手机短信提醒还车。
周永忠说,试运行期间先采取部门管理与智能化微循环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后期的运营将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由专业的运营团队负责管理,包括停车点的管理维护、车辆调配、车辆维修清洗、系统升级、纠纷调解等。
原标题:公务自行车引领出行新风尚
责任编辑:宋立鹏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