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德式建筑深藏老街 孙中山曾在此留影
来源:大众网 2015-07-04 23:18:00
来自济南市历下区住房管理保障局的信息,该局今年投资20万元,对位于康楼街8号的寿康楼进行了加固修缮,使这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德式建筑重新焕发生机。这所深藏老街巷的德式建筑有哪些故事呢?7月2日,大众网记者走进寿康楼街,专程探访这座老建筑。
110年德式建筑寿康楼,深藏于老街寿康楼街8号院内。
寿康楼北面有座中式阁楼,两楼之间靠一座木桥相连。
德式风格的三层小洋楼,虽已经过百年风雨的浸礼,却掩不住尚存的非凡气派。
拱券门窗,考究的爱奥尼克石柱。
寿康楼北面中式阁楼廊檐下古香古色的木质雕刻。
文/片 大众网记者 孙海燕
来自济南市历下区住房管理保障局的信息,该局今年投资20万元,对位于康楼街8号的寿康楼进行了加固修缮,使这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德式建筑重新焕发生机。这所深藏老街巷的德式建筑有哪些故事呢?7月2日,大众网记者走进寿康楼街,专程探访这座老建筑。
风格中西合璧,属济南尚存罕见德式建筑
在大明湖西南门以南、省政府西侧,有条老街叫寿康楼街。7月2日,在历下区房管局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大众网记者来到寿康楼街8号。举目望去,面积不大的门楼两侧砖石早已风化,斑驳陈旧的木门静静地靠在墙边,置身于此的路人很难看出这里与其他居所有何不同。
踏入院中,一座相当大体量的三层小洋楼矗立在记者面前,老街坊说这就是“寿康楼”,寿康楼街也是因它而得名。附近居民称,寿康楼于1905年建成。如今,历经了百年的它,仍然像个没落的贵族,虽然潦倒,却掩不住尚存的非凡气派。寿康楼为蘑菇石起基,拱券门窗,门两侧有相当考究的爱奥尼克石柱,墙体东立面上或绿或蓝的宝瓶式装饰栏杆,无不彰显着巍峨的气度。
楼体北面有座中式阁楼,两楼之间靠一座木桥相连。从阁楼廊檐下若隐若现的雕花可以想象,当年它是何等风姿翩翩,但岁月无情,一切都淹没在历史风雨之中了。
寿康楼北面有处半掩式地下室,虽然这里是济南最低洼的地段,在那个家家泉水的年代里,寿康楼因有了这个地下通风口也就不返潮了。居民吕春辉对记者说,除了地下室之外,三楼独有的回廊设计,起到了减轻负重的作用,使寿康楼的整个建筑重力都集中到了第一层,保证了整体建筑的稳固性。像这样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如今在济南实属罕见。
曾是《山东官报》旧址,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据相关史料记载,1905年山东巡抚杨士骧创办了济南近代史上第一份报纸《山东官报》,将寿康楼作为当时官报的办公楼。《山东官报》于1905年在济南创刊,1912年停刊,正是这样一段渊源,使得这所老建筑披上了浓厚的文化外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寿康楼曾被当作山东省图书馆的宿舍供职工居住,后来由于年久失修,住户陆续迁出了大楼,成为租客存放杂物的仓库。
大众网记者本想进入寿康楼内,查看一下室内现有的情景,只是不巧各楼门被上了锁,只得作罢。
孙中山先生曾在此留影,为其再添几分传奇
寿康楼除了具备造型独特的德式建筑风格外,因孙中山先生的造访更增添了几分传奇。
历史资料显示,1912年9月26日下午2时,孙中山由天津乘火车抵达济南。9月27日下午,孙中山应邀到山东省议会礼堂作了精彩演讲,演讲前他还接见了各界人士代表并合影留念。依据照片上的背景推断,摄影地应该就是寿康楼街8号德式洋楼的正门台阶。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摄影地点和当年孙中山演讲的山东省议会礼堂距离很近,而且寿康楼在1912年是周围最高档的一处建筑,所以孙中山演讲之后在这里短暂歇息的可能性非常大。孙中山在济南照片的现身,为寿康楼再填了几分传奇。
一座老建筑,记录着所属城市曾有的辉煌。寿康楼在经历过百年风雨浸礼后,如今依然屹立于天地之间,俯瞰着四周都市的繁华与老街巷的静谧。只是后人不管如何想保留其原有的气韵,今日被修缮后的它,也难再现当日之原貌,这也许是岁月留给世人最大的遗憾吧!
责任编辑:孙海燕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