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山东卷试题点评:设题思路变化大质量有提升
来源:济南日报 2014-06-10 09:43:00
2014年山东省高考落下帷幕,很多考生和家长开始关注高考试题分析及高考成绩。强调基础知识与学科能力的有机融合,重点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和“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2014年山东省高考落下帷幕,很多考生和家长开始关注高考试题分析及高考成绩。
今年山东省高考采用“3+X”的模式,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X”为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办公室主任刘文超介绍,从目前的社会反映来看,今年试题的题量和难度把握比较得当,很好地遵循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试题质量比去年有了较高的提升,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和体现山东特色方面又有新的突破。
今年的语文试卷在保持试卷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也有所变化。如第六大题现代文阅读,取消了选做题的形式,直接给出了一篇文学类文本让考生阅读答题,减轻了考生的阅读量,可以使考生快速答题。
今年试卷最突出的特点是在选材上具有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特点。如第23题作文材料本身就极具诗意和审美价值,“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纵观全卷,今年的试题在设题思路上也与以往有了较大不同。如第二大题第7小题不再仅仅局限于文本本身,而是跳出选文,采用文外设题的方法,让考生根据文意,判断“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文言文阅读的第12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四个选项不仅仅是对原文的单纯翻译,还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概括,尤其是对错项的设置,考生如果不细心阅读理解原文,就不容易判断出来。
今年生物试题共有6道单项选择题、4道必做非选择题、2道选做非选择题,共12道题目,总分值90分。试题覆盖了《考试说明》要求中必考内容的15个主题,涉及到三个必修模块中的40多个具体知识点;覆盖了选考-1和选考-3内容的各3个主题。试题突出对生物学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考查《考试说明》中Ⅱ类要求内容的基础知识。《考试说明》中生物学科的能力要求包括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4个方面,每种能力有具体的考查目标。其中,综合运用能力是最高层次的能力目标要求。第27题考查利用种群数量变化的知识解决持续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相关问题。第35题考查利用生物技术解决玉米深加工生产中的相关问题。两题都考查学生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另外,今年试题设计巧妙新颖,如第1、25、26、27、28、35、36题都是以一个主题为线索考查多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都具有很好的综合性。
试题重视实用性展现有用的化学
今年的化学试题在形式上与考试说明样题保持一致,与以往的试题也保持相对稳定。其中,必做题中的选择题侧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识覆盖面大,难易搭配合理。3个选做模块试题特点鲜明,重点突出。
今年试题的一大特点就是重视化学的实用性。试卷中绝大部分试题的背景均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或是科技前沿,可以折射化学在新材料、能源、环境、废物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求考生能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为考生提供公平的平台展示能力的同时,展现有用的化学,让学生体会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强调基础知识与学科能力的有机融合,重点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和“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是“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而化学的学科特点则决定了“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是“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的核心。
加分不加“量”考查建模能力
今年理科综合由去年的240分增加到今年的300分,其中物理由去年的89分增加到今年的110分。总体来说试卷结构和去年相比有小幅变化,但阅读量、思维量、作答量和去年基本一致。试题注重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核心思维方法的考查,检查了考生继续学习所必须具有的共同基础,检查了考生是否洞察了物理学的基本架构。
今年物理试题既注重加强与考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适度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注重在考生所熟悉的经典情境上不断创新,设计出新颖的设问方式,体现出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特点。“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无处不在,要学好物理,就要从众多现象中发现共同的本质,要善于建模。考试大纲规定的物理考点有120个左右,但由此衍生的习题却浩如烟海。所以,善于建模、熟知典型的物理模型,是考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内涵、取得更好成绩的保证。今年试题对模型的考查显得尤为突出。
责任编辑:王亚男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