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援藏20年之高原荒滩正变成木林生态示范区
来源:大众日报 2014-08-21 09:32:00
在日喀则南木林县境内,有一片被雅鲁藏布江等河流冲击形成的荒滩,几乎寸草不生,是南木林县最贫穷的地方。经过几年的努力,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已完成土地平整开发31000亩,管网引水13公里,凿渠引水70公里,修建生产路80公里,片林1万亩,完成植树100余万株,人工种植饲草14000亩,高产青稞种植5000亩。
在日喀则南木林县境内,有一片被雅鲁藏布江等河流冲击形成的荒滩,几乎寸草不生,是南木林县最贫穷的地方。从2011年起,我省援藏工作组对这片荒滩进行改造,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9亿元,完成土地平整开发31000亩,片林1万亩,植树100余万株……环境大为改善,经过改造的区域已形成特有的“小气候”。
□ 本 报 记 者 李剑桥
本报通讯员 梁宏强
8月9日,记者来到这片荒滩。一眼望去,全是砾石、粗沙。但在砾石垄间,一排排榆树、竹柳、新疆杨、藏川杨等树种已在从别处运来的客土中成长起来,绿意昂然。
荒滩上不但有了树林,还种上了青稞、苜蓿、土豆等作物。不远处,聘请的当地牧民正在维护灌溉用的水渠。
记者了解到,雅鲁藏布江在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境内,与湘河交汇,加上附近的孜东河,在此冲击形成了近80平方公里荒滩。当地干部介绍,每年秋冬季节,整夜的狂风在空旷的荒滩上形成巨大的沙尘暴,极大地影响了周边农牧民生产生活;同时,砂石沿河道随风移动,危及湘河流域艾玛、卡孜、多角、秋木等半农半牧区乡镇农田安全,农田荒漠化程度加剧。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恶劣,是南木林县最贫穷的地方。
改善雅江北岸生态,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让藏族同胞脱贫致富,纳入了山东援藏干部的视野。
2011年,潍坊市第四批援藏工作组在对口支援的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谋划并实施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项目。2013年,潍坊市第五批援藏工作组接力实施该项目,提出三年内将该项目建设成为生态环境改善示范区、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样板区、特色产业发展先行区的工作目标。
经过几年的努力,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已完成土地平整开发31000亩,管网引水13公里,凿渠引水70公里,修建生产路80公里,片林1万亩,完成植树100余万株,人工种植饲草14000亩,高产青稞种植5000亩。
南木林县副县长、援藏干部孟祥韬说,他们远期规划是建设10万亩林网,4万亩牧草基地,2万亩土豆标准化种植基地,5000亩高产青稞实验基地,500亩当地树种苗木繁育基地,努力打造艾玛土豆产业、高原特色畜产品产业、旅游观光产业三大产业链条,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有机统一。
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项目提出后,曾受到部分干部群众质疑:荒滩乱石密布,千百年来寸草不生,更不用说种树、种土豆、种青稞、种饲草。对此,援藏工作组先后聘请农牧、林业方面专家,科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制定了客土改良、抽砂造田、配套水利设施的总体改造方案。
根据项目总体规划,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投资估算为6亿元。如此大数额的投资,仅依靠援藏资金是不可能实现的。潍坊市援藏工作组在援藏资金分配上尽量向生态示范区倾斜,两批援藏工作组共安排5200万元用于生态示范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
资金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孟祥韬介绍,截至目前,已争取到中央、自治区、地区各类专项资金1.33亿元。在特色产业发展项目上,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内地企业落户生态示范区,已实现民间资本投入4600万元,达成意向投资1.7亿元,将在今后几年内陆续投入。
为了让这片土地真正形成产业,总库容量为2000立方米的土豆保鲜冷藏库,一期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正在建设之中;生态园项目已经进行试营业;土豆深加工项目、高原特色畜产品加工项目等项目已完成厂房建设。目前,整个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9亿元,规划的各功能区项目全面铺开。
这片千辛万苦换来的树林好处已经看到。南木林县常务副书记、援藏干部贾勤清说,项目实施以来,当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近几年秋冬季节沙尘暴次数明显减少,影响范围明显减小,树木涵养水源、固沙治沙效果初步显现,氧气含量、空气湿度加大,生态示范区内形成特有的更加宜居“小气候”。
项目实施过程中,吸纳周边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周边群众通过机械、务工等收入达500多万元;同时,生态示范区内产业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提供更多的就业工作岗位,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牧民收入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王亚男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