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尝试“项目式”资助 勤工助学“授鱼”变“授渔”
来源:山东商报 2014-08-27 09:42:00
我省高校勤工助学模式正在悄然转型——从过去的“授人以鱼”,逐渐向“授人以渔”模式过渡。我省高校还建立了“校县结对”帮扶机制,协助县级资助中心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我省高校勤工助学模式正在悄然转型——从过去的“授人以鱼”,逐渐向“授人以渔”模式过渡。记者了解到,过去高校为“寒门学子”提供的勤工助学岗目的主要在“资助”,“助学”意义较小。如今的勤工助学,则开始向技术性、引导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助学模式转变。 记者徐玉芹刘建宇
在高校读书期间,不少寒门学子会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勤工助学。省教育厅发布的《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勤工助学政策资助指南》规定,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参加校内固定岗位勤工助学按月计酬。以每月40个工时的酬金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计酬基准,可适当上下浮动。学生参加校内临时岗位勤工助学按小时计酬。每小时酬金可参照学校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合理确定。
为使勤工助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推动学生资助工作从经济保障型向促进发展型转变,我省对勤工助学项目进行了“升级改造”。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省高校共升级改造传统助学项目227项,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助学项目。各高校从奖助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专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科技创新等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项目。同时,全省高校共拓展新的助学项目131项。
记者了解到,山东农业大学今年尝试为学生提供“项目式”、“发展性”资助。这种资助是指在充分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保障性需要的前提下,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通过学生自主设定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与指导。学生可以通过团队或个人申请项目,项目内容要与学业提升、就业创业、科技创新、素质拓展等有关,形式可以是课题、竞赛、活动等;学生要自主设计方案、自主实施项目过程、自主完成项目总结,项目执行期一般为一至二学期。学校为每个项目提供1000元至3000元的经费支持,学院配备指导老师。据悉,该校今年首批学生发展性资助项目申报工作已启动。截止到目前,全校已申报项目500个,参与学生2000余人。
而在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勤工助学则是另一种形式——免费培训学生驾驶技术。据介绍,自2009年至今,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每年免费培训学生驾驶技能3100余人,每年减免费用约500余万元,目前已初步实现学院毕业生持“三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驾驶证)到岗。
此外,我省高校还建立了“校县结对”帮扶机制,协助县级资助中心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今年暑假期间,有70多所高校发动受助学生800多名,分赴全省100多个县(市、区、开发区),帮助县级资助中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学校按校内勤工助学标准支付学生劳动报酬。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项工作今后还将继续开展。
责任编辑:宋立鹏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