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开始铺轨 确保年底通车
来源:水母网 2014-10-13 11:07:00
【编者按】腊月二十七,我市召开现代综合立体交通建设工作座谈会,市委书记张江汀要求加快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有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的潍莱高铁在潍坊站向东延伸,经平度、莱西,接入青荣城际铁路,到达烟台。
架在通世南路路面之上的连续梁加紧施工。
【编者按】腊月二十七,我市召开现代综合立体交通建设工作座谈会,市委书记张江汀要求加快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有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春节期间,烟台重点工程建设仍然马不停蹄,请看记者来自港口、铁路、机场、公路建设一线的采访。
水母网2月7日讯(YMG记者 耿晶通讯员 张志强 摄影报道) 为赶在今年年底之前让烟台市民坐上动车,青烟威荣城际铁路春节假期没有停工,烟台境内加快架梁工作的推进。年内城际铁路将建成运营,广大市民将借由这条铁路快速抵达青岛、威海以及北京、上海等地。
现场探访
连续梁“捂”起来施工
昨天,小雪过后的通世南路地面还有些湿滑,来往车辆小心翼翼通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紧张的空中施工。架在路面之上的连续梁加紧施工,春节期间也没有间断。
为了应对烟台的大风天气,通世南路“T”型梁两边分别被包裹起来。“完全露天施工,混凝土容易冻结。你看到外面包裹起来的地方,里面还有棉篷布保温,同时还配备了暖风机和蒸汽发生器调节温度和湿度。”工作人员说。
不远处的青年南路上,城铁烟台市区建设中唯一的四跨连续梁正在加紧施工。中铁二十局城铁二项目部架子二队总工程师陆小利介绍:“这座48米加80米加80米加48米的四跨连续梁建设标准比较高,它是连接烟台市区的上行联络线,预计3月份可以实现架梁。”
年度进展
城铁轨道已进行铺轨,年底通车
烟台目前在建铁路有两条铁路,其中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由于其通行动车备受市民关注。在城铁所经烟青威三地中,烟台线路最长、站点最多。除了既有的烟台火车站之外,我市将新建莱阳、海阳北、桃村北、官庄、烟台南、牟平站点。
目前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全线开工建设,完成设计里程的近九成。全线隧道已贯通29座,未贯通的为有省内高铁第一隧之称的蓁山隧道,预计4月20日前该隧道将贯通。
今年1月16日,城铁轨道已从莱西向烟台和青岛两个方向进行铺轨。今年下半年,所有基建工程完成预定任务后,铁路部门将对城铁进行联调联试。届时沿线轨道、接触网、通信、信号等各项设备将进行全面测试,确保整个铁路工程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中铁二十局集团青荣城际铁路施工指挥部党工委书记宋家军表示,根据2014年年底建成通车的要求,全体参建员工正在加班加点,全力以赴,集中一切资源,打一场攻坚战,力争年底按期建成。
今年青烟威荣城际铁路通车后,烟台与青岛、威海两市间将形成“一小时通行圈”,带来半岛同城的全新体验。
一线声音
城铁之外还储备两个高铁项目
据介绍,在各类交通设施中,铁路运力最强、辐射带动功能最大、安全系数最高,在整个交通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目前看,烟台的差距在铁路,制约在铁路,未来的希望也在铁路。
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年底建成,龙烟铁路去年开工,建设工期为三年。“这两条铁路将成为烟台客货运快速通道,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加快潍莱高铁、环渤海高铁的规划建设工作。”市发改委副主任顾维良接受采访时表示。
龙烟铁路是德龙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途经龙口、蓬莱、开发区、福山、芝罘,全长约113公里,总投资约63.1亿元。今年计划全线开工建设,计划完成投资16亿元,年内完成路基、桥涵45%,隧道完成70%。龙烟铁路建成后将彻底打通北部货运大通道,极大改善港口集疏运功能的同时,还将提升烟台的城市地位。
规划的潍莱高铁在潍坊站向东延伸,经平度、莱西,接入青荣城际铁路,到达烟台。全线长126公里,总投资190亿元,设计时速300公里以上。潍莱高铁列入全省“三横”快速铁路网“中部通道”建设规划,将构建济南至烟台“两小时生活圈”。潍莱高铁将争取随近期规划的济青高铁一并开工建设。
另外一条规划中的高铁是环渤海高铁。去年4月17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将环渤海高铁纳入《山东省城际轨道交通网补充规划》。考虑到德龙烟铁路客运量问题,省政府将其列入远期规划。环渤海高铁设计时速200—250公里,与德龙烟铁路方向大致相同,全长约575公里,投资约604亿元。建成后,按时速200公里测算,烟台到德州约需2小时40分钟,德州到北京按时速300公里测算,烟台到达北京约需3小时50分钟。
责任编辑:王亚男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