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家政服务业拟纳入“营改增” 平均年薪3万多元
来源:济南时报 2015-07-23 09:09:00
全省3000多万个家庭,15%需要家政服务;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到年底预计将达1923万人,其中三成多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在这一大背景下,山东正谋划家政服务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全省3000多万个家庭,15%需要家政服务;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到年底预计将达1923万人,其中三成多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在这一大背景下,山东正谋划家政服务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近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山东省家政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下一步,山东将争取尽快把家政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为家政服务企业税收“减负”。
在山东,家政服务业的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权威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共拥有家政服务单位5.2万家,年营业额35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0.6%。其中,年营业额在100万元以下的有4.7万家,100万元至500万元的有3750家,500万元以上的有1040家;从业人数高达101万人,年均增加5.3万人,占全省就业人数的1.5%,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达到3.2万元。
从事家政服务业的都是哪些人?据统计,家政从业人员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镇失业人员为主,分别占家政从业人员的62.5%和33.4%。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专业院校毕业生数量较少,仅占4.1%,但呈逐年上升态势。而家政服务业的服务对象则覆盖新生儿、幼儿、少年、成人、老年人等各年龄段人群,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在岗职工及残障人士等不同群体。
看趋势:全省3000万家庭里450万家庭需家政服务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家务劳动社会化需求也在快速增长。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达1923万人,65岁以上的有1000万人。其中,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占34.87%,需上门护理、陪同看病的占15.37%,需“康复护理”的占9.69%。随着“421”家庭迅速增加,大家对家务、育儿、病患陪护等服务的需求也在快速扩张。
与此同时,家庭服务业吸纳就业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全省3000多万家庭,有15%的家庭需要家政服务,这将提供450万就业岗位。另外,随着科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家政服务业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未来,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高科技产品也将走入寻常百姓家,科技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将改变家政行业的未来。
亮问题:劳动合同签得少,为员工缴社保的意愿低
尽管发展态势挺好、发展空间巨大,但在当前,山东的家政服务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具体层面上,多数家政公司经营规模小、盈利能力差、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少,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而且,95%以上的家政服务企业的经营模式为“中介制”,行业门槛低,竞争激烈,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亟待提升。据测算,家政从业人员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只能接受简单的培训,有的甚至不经培训直接上岗,职业技能低、服务质量差。
另外,在山东,采取员工制管理的家政企业比重比较低,家政从业人员的流动性挺大,家政服务企业与其从业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为从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意愿也不强。
定目标:今后3年,家政服务业每年新增就业7万人
底子不错、需求巨大,家政服务业需要转型升级,谋划打造“加强版”。在这方面,山东定下目标:今年到2017年,家政服务业营业额年均增长10%以上;每年安置新增就业7万人;年培训从业人员20万人;培育10个全国知名家政服务品牌。2018年到2020年,力争使1-2家家政服务企业发展成为上市公司。
据了解,针对灵活就业的家政从业人员的失业保险问题,省人社等部门将尽快研究其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享受待遇等具体问题,在《山东省失业保险规定》修订前提出过渡办法。针对超龄家政从业人员工伤保险问题,省金融办也将会同有关部门和保险公司,研究推出商业工伤保险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由超龄家政从业人员、家政服务企业和财政合理分担保费。
降税费:家政服务业尽快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
为了在税费方面给家政服务企业“减负”,山东提出,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含2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在2013年,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简称“营改增”)试点便已全面推开。“营改增”的意义,就在于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消除重复征税,为纳税者“减负”。下一步,省财政厅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相关政策,争取尽快把家政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减轻家政服务企业的税收负担。这对省内家政服务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利好。
责任编辑:宋立鹏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