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1——85196021

投稿信箱:wode_210@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山东

孙守刚:担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秋丽 李志臣   2015-12-22 09:53:00

十二月二十日,山东省烟台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指导华裔青少年(右)制作中国传统宫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孙守刚:山东的乡村儒学现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实践,也是当代儒学知识分子践行群众路线、服务群众的创举。

1

  十二月二十日,山东省烟台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指导华裔青少年(右)制作中国传统宫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新华社发(申吉忠摄)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并同有关专家学者座谈,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了重要讲话。两年来,山东知识分子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自觉担当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就山东各界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问题,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日前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两年来,在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山东有哪些做法、举措,成效如何?

  孙守刚:山东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自觉担当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任,在深入学习研究讲话精神、推进道德践行、推动优秀齐鲁文化走出去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两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十大行动,推动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戏曲创作工程、儒学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等。同时,在探索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普及推广、传承保护、对外交流工作体系上,精心打造了世界儒学大会、尼山论坛、尼山书院、乡村儒学、乡村记忆工程等文化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在省市县一级,以公共图书馆为主阵地,创新实施“图书馆+书院”模式,建设“尼山书院”;在城乡基层,以社区、乡镇、村居的文化站、文化中心、文化大院为主阵地,建设乡村(社区)儒学讲堂。这一模式将新型文化中心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目前全省公共图书馆尼山书院建成132个,乡村(社区)儒学讲堂8300余个,已成为教化人、培育人、引导人的精神殿堂。

  记者:两年来,山东省一些儒学专家不甘于乡村文明的荒芜衰败,深入圣人故乡——尼山周围的乡村,以背着干粮为孔子打工的精神,用儒学教化群众,拉开了乡村儒学的帷幕。您怎么看待这些知识分子所做的探索?

  孙守刚:山东的乡村儒学现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实践,也是当代儒学知识分子践行群众路线、服务群众的创举。乡村儒学现象出现在山东不是偶然的,学者的行动唤醒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基因,它的产生既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也有时代发展的强烈呼唤。

  中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向来主张积极入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尽自己所能来改变世界,造福百姓。赵法生、颜炳罡等学者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他们不图名、不为利,下乡义务讲授儒学,希望通过儒家的孝道和五伦教育,重建乡村的伦理秩序和文化生态,这充分体现了当代优秀知识分子济世为民、服务社会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而他们的人生价值也在新的天地、新的实践中得到了提升。知识分子只有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中,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才能在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的同时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记者:文化战线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山东文化战线知识分子在文艺创作和非遗保护上是如何体现责任担当的?

  孙守刚:文化战线知识分子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热情辗转基层,深入百姓生活汲取智慧,创造了一大批具有山东特色、高扬主旋律、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精品力作:全省新创作及加工剧目100部,其中有83部大戏、17部小戏。吕剧《回家》获中国戏曲学会奖,儿童剧《绿色的梦想》入选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吕剧《苦菜花》、舞剧《红高粱》入选文化部组织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优秀剧目巡演”。大力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利用彩票公益金1000万购买省级艺术表演团体进社会福利机构公益演出,城乡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非遗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全面启动,省级层面制订《指导意见》和《展陈指导大纲》,落实了奖补资金,各县(市)区行动迅速,105个县(市)区正有序推进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建设。成功举办第十个“文化遗产日”非遗系列活动,全省开展活动3200多场次,参与群众700多万人。创新非遗传承机制,成功举办8期“齐鲁非遗大讲堂”,共培训312名省级非遗传承人、308个省级项目保护单位代表、13个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落户济南,中国非遗传承人群培训成功举办。日前,山东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已经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已于今年12月1日起实施,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王亚男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