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润杰
山东大力弘扬墨子“科创思想”和鲁班“工匠精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科学与技术,科学思维与工匠精神,在两千多年前的齐鲁大地,“科圣”墨子、“匠祖”鲁班将探寻到的奥秘,蕴藏在思想精神中,抵过时光侵蚀,仍予后人以启迪。近年来,山东把传承墨子鲁班文化作为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高质量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墨子“科创思想”和鲁班“工匠精神”,在研究阐释、文艺创作、传播普及、转化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从零起步建阵地、汇大家、做学问,山东扎根历史、立足时代,大力实施墨班文献系统性挖掘整理和时代化研究阐发工程,将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精神碎片,重新编织成可感知的文化生命体。1990年,滕州市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墨学研究机构“墨子研究中心”;1992年,为广泛联络墨学研究专家,滕州联合山东大学成立了“中国墨子学会”……三十多年来,学者深耕墨子鲁班文化“根脉”,深层解码其中的智慧,编辑出版《墨子大全》《墨子训释》等各类学术著作300余部,建设“墨子云”数据平台,实现3800余万字的明清至当代研究专著、手稿等珍稀文献“化数上云”——这是目前资料最全、规模最大的墨学文库,为中外研究者提供免费检索服务。
10月15日,以“青春无界 影像无边”为主题的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在滕州市开幕。在墨子家乡举办摄影展,不只是以浪漫的方式致敬发现“小孔成像”的墨子,更是对墨子思想文化的传承。
近年来,山东大力推进文化体验、文化传播、文化普及,让墨子鲁班文化深入大众、链接时代、融通世界。实施墨子鲁班遗存保护和创造“复刻”工程,规划建设墨子科技文化城,打造墨子纪念馆、鲁班纪念馆进行集中展陈,让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入了解墨子鲁班智慧。目前,墨子科技文化城已收藏、复刻各类展品7200余件,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200万人次。实施“名家讲墨班”文化传播工程,通过专家学者的权威解读和生动阐释,墨子鲁班文化从“典籍里的知识”变成“生活中的共识”。
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山东丰富拓展墨子鲁班文化国际交流传播载体,墨子鲁班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国际范”越来越足。通过墨子鲁班文化节等载体,积极策划举办海外华文媒体滕州行、“机遇中国·活力山东”国际摄影季走进滕州等系列活动,邀请国际友人、海外学者和媒体记者走进滕州、感知墨子鲁班文化魅力。积极参与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品牌“鲁班工坊”和“班·墨学院”建设,墨子鲁班文化漂洋过海,与30多个国家的文化相遇相识。
传承弘扬墨子鲁班思想精神,以实践证明其现实意义。“墨子代表的是探寻自然规律、注重逻辑与理论的科学精神;鲁班代表的则是精于巧思、善于将知识转化为实用技术的工匠精神。通过制度设计、产业融合、教育浸润等途径,让墨子‘科创思想’、鲁班‘工匠精神’与滕州‘化机锂医数’五大主导产业的创新需求相呼应,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品质追求相契合。”滕州市副市长刘琳介绍。每年6月11日为“鲁班工匠日”,举办墨子鲁班科技文化节,策划开展工匠技艺创新大赛、“鲁班传人”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弘扬工匠精神、鼓励创新创造;规划建设以墨班科创精神为内核的墨子科创园、鲁班科创园等高新技术园区,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规模集聚发展。(记者 刘一颖 孟令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