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兵作战”到集成融合,新能源“升级版”的山东机遇

2025-11-19 15:38:48 来源: 大众新闻 作者: 刘兵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我国将加快推动新能源多维度一体化开发、推动新能源与多产业协同发展、新能源多元化非电利用等三大路径,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意见》系统回答了新能源如何实现高比例消纳、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如何从“生力军”成长为“主力军”等重要命题,旨在推动打造更具韧性、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新能源发展“升级版”。

  何谓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

  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是一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新能源发展范式。它区别于传统的单纯考虑新能源项目建设的发展模式,要求在新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充分考虑新能源与其他能源品种的“左右”集成、新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前后”集成、新能源产业链的“上下”集成。

  简单来说,新能源不再仅仅局限于发电,而是与制造业、算力设备等一系列产业深度融合。具体而言,

  在“左右”集成方面,强调多能源品种互补开发,如风光互补、风光储一体化、水风光一体化等,通过不同能源品种的特性互补,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前后”集成方面,注重新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协同优化,如分布式新能源就地消纳、绿电直连、虚拟电厂等,实现能源生产与终端需求的高效匹配;

  在“上下”集成方面,推动新能源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如“以绿制绿”的零碳园区建设,使新能源装备制造过程本身也采用清洁能源,形成绿色循环。

  这种发展范式与传统的“源—网—荷”单向输送模式有本质区别。集成融合发展强调能源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使新能源不再仅仅是电力供应的补充,而是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核心力量。通过这种融合,新能源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系统成本,形成更具竞争力的能源产业体系。

  为何要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

  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是解决当前新能源发展面临挑战的必然选择。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历经10余年高速发展,已实现从“微不足道”到“举足轻重”的跨越式发展,新能源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迈入发展新阶段。但随着我国新能源规模越来越大、电量占比越来越高,新能源发展也遇到了系统消纳压力加大、要素保障难度增加等挑战,迫切需要转变新能源开发、建设和运行模式。

  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新能源技术与先进制造、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催生一批具有颠覆性、引领性的绿色产业形态。唯有通过集成融合,才能实现从能源供给端到产业应用端的价值跃迁,为实体经济注入更高端、更智能、更绿色的新动能。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绿色规则加速重构的背景下,即将全面落地的欧盟“碳关税”,倒逼中国制造加快脱碳步伐。集成融合发展,正是中国主动塑造绿色竞争力、提升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的战略支点。谁能在绿色标准、零碳技术、系统解决方案上率先突破,谁就能在全球绿色赛道上赢得先机。

  《意见》有哪些突出特点和主要内容?

  《意见》提出了三大方向、14项具体举措,形成了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完整政策框架。

  在加快推动新能源多维度一体化开发方面,重点包括提升新能源多品种互补开发水平、强化新能源开发空间集约复合利用、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多领域融合开发、推动新能源一体化聚合运营等;

  在大力推动新能源与多产业协同发展方面,重点包括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链“以绿制(造)绿”、统筹推进新能源与传统产业协同优化升级、积极推动新能源与新兴产业融合互促发展等;

  在积极推动新能源多元化非电利用方面,重点包括着力提升风光氢储协同发展水平、稳步建设绿色氢氨醇综合产业基地、有序推动新能源供热供暖应用等。

  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山东机遇如何?

  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能源消费大省,山东既有“重化围城”的转型压力,也蕴藏“绿色突围”的巨大潜力。

  一体推进核、风、光、地热等清洁能源多元发展,截至2025年4月,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5亿千瓦,占比超51%,光伏装机稳居全国首位;

  “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纵深推进,加氢站数量、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量领跑全国;

  泰安打造“储能之都+泰山锂谷+风光高地”三位一体格局,寿光探索“光伏+农业”立体开发,东营布局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试验……

  一系列先行先试,彰显了山东在集成融合赛道上的敏锐嗅觉与行动自觉。

  尤为可贵的是,山东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广阔的绿色应用场景。从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的深度脱碳,到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绿色赋能,再到海洋经济、现代农业的低碳转型,新能源不再是“孤岛式”存在,而成为贯穿三次产业、链接城乡区域的“绿色血脉”。

2025年7月26日,东营时代零碳产业园项目现场推进会召开,全国首个100%绿电直连的零碳产业园在东营开建。

  可以说,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山东具备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

  新能源的“升级版”,不仅是能源结构的变革,更是发展方式的转型。山东应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发展机遇,推动新能源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能源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使新能源从“电力补充”跃升为“发展引擎”,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强劲动力。

  (大众新闻记者 刘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于琳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