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医院试行省直社保卡跨院就医
来源:大众网 2015-01-08 09:41:00
参保患者只需持省直社保卡,就可实现在不同定点医院门诊挂号、就医和费用结算。在试点医院中,山东省立医院东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门诊挂号费可直接通过省直社保卡扣除,不必再单独收取。
17家医院试行省直社保卡跨院就医
在方便病人就诊的同时,探索打破医院间“信息孤岛”
◆日前,我省省直社会保障卡作为医疗就诊卡“一卡通”的就医模式在省城17家医院试点。该模式将给就医环境带来哪些改变,患者将享受哪些实惠,模式是否还有改善空间,推广的阻碍又在哪里?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参保患者只需持省直社保卡,就可实现在不同定点医院门诊挂号、就医和费用结算。专家表示,社保卡就医带来系统的优化与融合,在方便病人就诊的同时,也成为打破医院间“信息孤岛”重要的一步。
□ 本报记者 单青
实习生 张琳 丁丽丽
一卡通用患者尝到了“甜头”
“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临时看病还得再补办一张就诊卡。现在省直社保卡走到哪家定点医院都能全程通用,方便多了!”2014年12月18日,在山东省中医院东院取药窗口,73岁的王大爷说。他在省中医院的就诊卡就有4张,再加上其他医院的,攒了近10张。
在试点医院中,山东省立医院东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门诊挂号费可直接通过省直社保卡扣除,不必再单独收取。其中山大二院、省立医院东院绕开窗口实现诊室挂号,省中医院还在自助查询机上实现了省直社保卡信息的直接读取,患者可持省直社保卡自行查阅、打印自己的检验结果。
此前,各家医院就诊卡用卡方式和功能不尽相同。有的仅是挂号工具,没有储值功能;有的可充值,医生直接划卡结算,但就诊卡余额无故丢失的现象偶有发生。“省直社保卡‘一卡通用’,不仅避免了重复办卡和反复充值的麻烦,也增强了患者资金的使用安全。”省立医院东院医保办主任孙红梅表示。
此举也为医院、患者节约了一部分成本。省中医院医保办主任潘莉说,2013年我省门诊量高达6亿人次,一张就诊卡工本费约为1—2元,一般由患者承担。
省直社保卡比身份证更能代表“身份”
省直社保卡如同一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比身份证更能代表“身份”。“诊断高血压,开具药物硝苯地平,用药天数14天,剂量28片,剂型控释片……”去年12月18日,省交通医院副院长吕涌涛向记者展示一条社保卡患者就诊记录。患者门诊上的疾病诊断、处方开药、检验报告等既往信息,医生可以随时调阅参考,确保诊断准确。
由于大夫的用药习惯、观察结果的差异,不同医院的医生可能会开具药效相同的药。“使用省直社保卡就诊之后,我们能够查阅到最少一个月之内的用药情况,避免一些患者到多家医院重复开药、恶意开药,督促医生合理用药。”山大二院医保办主任臧索洁说,这种模式也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此前,医院间多年“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就诊信息不互通,使“信息孤岛”困境成为医疗信息化发展的瓶颈。省直社保卡的通用,使就诊信息的跨院共享成为可能。孙红梅告诉记者:“医院间的信息共享,让患者避免重复化验,医院减少人力投入和设备使用的浪费,内部秩序的管理也得到优化,医保基金的流失也有所遏制。”
医院间诊疗信息互通仍存在“围墙”
目前,我省省直社保卡仅在门诊初步实现就诊信息的共享,暂未向住院放开。能否在住院方面实现患者诊疗信息跨院互通,仍值得关注。
“由于省直社保卡不记录住院信息,参保患者住院,大都需要2张卡!”孙红梅向记者介绍,除了省直社保卡,参保人员住院还须持有本医院的就诊卡,但这也只记录患者在本院的住院及治疗情况。患者到另一家医院再次入院时,无法获得上次住院的具体信息,医院间仍存在“围墙”。孙红梅说,期待住院复制门诊“一卡通”模式,通过省直社保卡就能查询不同医院住院期间的用药明细、费用明细、出院结算等情况,过度医疗问题也有望得到一定的遏制。
据了解,上海市早在2006年就启动“医联工程”,该平台与各所辖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联网衔接,实现跨医院的患者电子病历、医学影像等临床诊疗信息的共享,这给山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责任编辑:王亚男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