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打造“品牌”农业基地助农民增收
来源:大众网济南站 2015-01-13 11:22:00
近年来,沂南县按照加快“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创建的要求,用工业化理念运作农业,大力实施 “3612”发展工程,打造了一批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环境优美的品牌基地。目前,该县优质农产品基地达到220个、44.5万亩,先后荣获“全国优质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设施蔬菜发展基地县”等称号。
大众网济南1月13日讯(记者 宋立鹏)近年来,沂南县按照加快“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创建的要求,用工业化理念运作农业,大力实施 “3612”发展工程,打造了一批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环境优美的品牌基地。目前,该县优质农产品基地达到220个、44.5万亩,先后荣获“全国优质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设施蔬菜发展基地县”等称号。
以园区为载体 推动基地升级
“现在是大棚黄瓜病虫害的高发期,在种植过程中要严禁使用高残留农药,要合理使用烟雾熏蒸、悬挂粘虫板等方式防治病虫害。”1月9日,沂南县依汶镇农产品质量监管员米如钦正在辖区内巡视蔬菜大棚,讲解大棚蔬菜安全生产技术。
据了解,沂南县按照临沂市生态高效特色农业“一廊一环一板块”的规划布局,编制了《沂南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沂南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沂南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总体规划2012—2020》、《沂南县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五年发展规划》等,大力实施“3612”发展工程,依托沂、汶、蒙3条滨河现代农业示范长廊,精心打造优质粮油、有机蔬菜等6大主导产业,培育100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200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加快基地升级改造,提升基地规模和档次,在全县构建起“一廊一区连八带”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同时,为鼓励龙头企业建设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园区,该县全国蔬菜出口百强企业青果食品的商检备案出口基地园区达5500亩。全省规模最大的种鸭养殖基地——龙泉山种鸭养殖基地存栏种鸭30万只,日产种蛋22万枚。目前,沂南县已建成林海花田等优质农产品产业园区28个,汶尚现代农业等生态旅游观光采摘园20处。
以扶持为手段 培育经营主体
沂南县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精心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政府扶持、项目推动、整合资金的方式,不断拓宽农产品基地投资融资渠道,该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先后争取涉农资金2.2亿元,整合项目资金4.6亿元,吸纳社会资金5.6亿元,对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精品园区和“三品一标”认证等项目,加大“以奖代补”力度,先后兑付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创建奖励资金552万元。
同时,沂南县加快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引导土地向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集中流转,助推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目前,该县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10家,农民合作社1195家,家庭农场86家,种植大户148户。
以监管为保障 强化质量安全
沂南在全市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十二有”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要求,着力用科技和标准提升农产品质量。与荷兰瑞克斯旺公司和天津德瑞特公司合作建立了工厂化蔬菜育苗中心,年育苗6000多万株,推广新型棚体设施、绿色防控等8项高新技术,推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规范,推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标志溯源、全程跟踪、适时监控”全程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物联网技术的质量控制、质量追溯体系,实行产品“身份证”制度,确保了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该县制订完善了种植业、养殖业、林产品和水产品等4大类、26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推广农产品生产标准100余项,培育标准化园区10万余亩。
以市场为导向 放大品牌效应
据介绍,沂南县成立了临沂市首家农产品品牌“专家服务团”,开通了专家服务热线,实施农产品商标防御性注册战略,为企业提供商标注册、管理、维权培育等全方位服务。引导出口型农业企业注册国际商标,提高自主品牌农产品出口份额,加大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在山东卫视推出沂南农产品宣传广告,并在临沂市4A级旅游景点建立了沂南品牌优质农产品专卖店(柜)。
同时,该县实施“南下江浙沪、北上京津冀”战略,形成“合作社—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连锁超市”产业链条。建设了商务部“农超对接工程”冷链配送中心,在北京、济南、青岛等建立了“我的家乡沂蒙山”销售网络。并积极开拓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外市场,提升了“沂南农产品”的整体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目前,沂南县“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230个、地理标志产品3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4个,其中“沂南黄瓜”在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品牌价值达20.18亿元,位居全国47位。
责任编辑:宋立鹏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