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张兴华
府学文庙大成殿
□本报记者 赵晓林 通讯员 艾楠
现在,很多人路过县西巷北端的大明湖路时,都会看到路北侧一座高高的古建筑——钟楼寺钟楼台基。这座古建筑在大明湖南岸绝对属于“大个子”,而且散发着历史的气息。
钟楼寺钟楼台基始建于明代,上部原建有钟楼,但是早已坍塌。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介绍,这是我市老城区内唯一一处明代高台建筑,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和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大明湖历史上的八景之一。2018年到今年7月,在济南市文物“拯救保护行动”中,市考古研究所对台基进行了全面修缮,恢复了台基原始风貌。
两座文物建筑的修缮,让人再次看到“老济南”面貌
2018年,市考古研究所对钟楼台基进行了考古发掘,明确了台基的建筑构造与法式特征。同年,在台基修缮方案的编制中,市考古研究所又对台基进行了二次详细勘察,并在台基顶部进行了二次考古清理,全面揭露了台基顶部建筑的平面布局形式,并发现了明代石碑一通。由于台基墙体风化、酥碱严重,部分墙体已濒临坍塌,故采取了局部拆砌加剔补的修复方式,北侧登台台阶根据考古发掘遗迹进行了恢复,台基顶部构造根据发掘清理遗迹进行了复原,修缮完的台基已为后续的利用和相关建筑的恢复打下了良好基础。“看上去也就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完成的修缮工程,实际凝聚了文物考古人员前期细致全面的考古、勘察和修缮工作。”
章丘兴国寺
在钟楼寺钟楼台基修缮完成的同时,济南著名的古建筑——长春观也完成了整体修缮工作。说起这座长春观,在老济南可是大名鼎鼎的建筑,因为据说宋代非常有名的道士、“全真七子”之一的长春子丘处机在这里修炼过,现在观里还留存着“邱子洞”遗址。
在过去,济南民间有“先有长春观,后有济南府”的说法。创建于北宋大观五年(公元1111年)的长春观,是济南历史最悠久的道观之一。这座建筑1979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长春观始建于北宋大观年间,元、明、清进行过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遗物。长春观原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共有山门一座、厢房四座、殿堂四座及阁楼一座。院落南北长96米,东西宽33.5米。但从清代中期开始,由于财力匮乏,日渐衰败,庙宇建筑逐渐倾圮,不复原来庄严大气面目。现存建筑为山门、东西倒座房、大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西廊庑、邱子洞亭及后阁楼。
考古人员介绍,长春观修缮保护工程于2018年7月4日开工,12月31日完工。此次修缮工程是近20年来对长春观进行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整体修缮,工程对所有建筑屋面进行了维修,尤其是大殿天沟西侧渗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对油饰彩画进行修补回贴,对糟朽木柱进行了维修加固。配合泺源街道的拆违拆临工作,此次工程还对长春观东侧沿街围墙进行了修复,恢复了长春观的原始景观风貌,使这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建筑第一次直观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两次基本同时完工的古建筑修缮,只是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近20年来对济南的多处古建筑进行考古勘察和修缮的一个代表,也是济南市在古建筑保护、修缮工作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的一次具体体现。
原山东丰大银行平移保护
市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告诉记者,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中国文物保护事业进入到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近20年的时间里,进一步摸清了文物家底,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有了井喷式增长。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从30余万处增加到76万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也从2000年时的750处,增长到目前的4296处。各地省级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也有了大幅度增长。
近20年来保护的几处文物建筑,分别有不同价值
修缮古建筑或文物建筑,并不是像现在修盖或维修楼房那样能按照“流水线”的方式施工,而是具有独特的方式和方法,其中不改变原状是文物古迹保护的要义。
不改变文物原状是否就意味着文物现状是什么样就保持什么样?其实不然。《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版里有明确说明,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可以包括保存现状和恢复原状两方面内容,具体采取哪种措施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中国的古建筑由于是木结构建筑,如果出现残损、病害依然不去处理,那自然逃脱不掉坍塌的命运,其损失将会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什么样的文物古迹应当采取什么样的保护措施,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随着保护理念的不断发展、新型保护材料的不断出现,保护措施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
文物建筑的重要性体现在它价值的独特性,保护文物建筑就是保护文物的价值载体,就是保护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市考古研究所多年来一直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和修缮非常重视,他们遵循着科学的文物建筑修缮规则和方法,陆续完成了市区内外多座文物建筑的修缮。
在大明湖正南门的斜对面,就是著名的济南府学文庙。这座文庙始建于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后经历代修葺,现存建筑规模基本为明代以后形成,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府级文庙之一,也是济南现存规格最高的古建筑群。2005年到2009年,市考古研究所负责对其进行了全面修缮。工程中对原有的影壁、大门、泮池、大成殿等建筑进行了修缮,并按照历史资料,结合考古发掘,将明伦堂、尊经阁、东西廊庑等其他建筑进行了恢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济南市政府对文物维修工程投入最大的一次。在大成殿的维修中,由于建筑梁架大面积糟朽严重,无法满足承载要求,原位加固梁架或沿用原构件已不可行,故采取了全部落架大修的方式。修缮后的济南府学文庙,已成为济南市区内重要的展示济南历史文化的场所,每年春节后在这里举办的开笔礼等活动,也成为济南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
对古建筑进行测绘
在纬六路的路西,有一座非常洋气的小楼,就是济南人俗称“老洋行”的原山东丰大银行。2005年9月,为配合纬六路的拓宽改造,相关技术单位对原山东丰大银行进行了平移保护,使原建筑向西平移了15米,这是全省第一次采取此方法保护历史建筑,并首次将隔震技术应用于历史建筑平移保护中。由于整体进行平移保护,所以该历史建筑所包含的所有价值均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但考古人员也告诉记者,平移保护并不适合所有的不可移动文物,只有在无法进行原址保护的情况下,才可考虑采取此种保护方式,对于不可移动文物还是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
老舍先生和济南的缘分很深,在济南写出了多部代表性作品。于是,很多人就对老舍在济南生活时的住所很感兴趣。老舍旧居位于历下区南新街58号,老舍先生在齐鲁大学任教期间,于1931年至1934年居住于此,其间创作了《济南的冬天》《猫城记》《离婚》等大量文学作品,是他最重要的一段文学创作时期。2013年到2014年,市考古研究所对老舍旧居进行了修缮保护。此次修缮之前,为确定该处院落在老舍居住时的建筑风格与布局,市考古研究所与市博物馆专门赴北京拜访了老舍的两位后人舒济和舒乙,并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及市房管局的历史档案,最终确定了老舍旧居的原始风貌。修缮后的老舍旧居被打造为济南老舍纪念馆对外开放,引来很多济南人和外地游人来此探访老舍先生的足迹,取得极大社会效益,开创了济南名人故居保护的先例。
济南文物建筑是城市元素和历史记忆重要载体
上面几个是济南市区内文物建筑的修缮,在周边区县的文物建筑修缮方面,济南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章丘兴国寺位于章丘区曹范街道叶亭山村,由天王殿(正门)、关王殿(东厢房)、灶王殿(西厢房)、东西旁门及大殿等6座建筑组成,是济南市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2010年和2011年,市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维修保护。在大殿维修当中,由于梁架整体保存较好,只有为数不多的檩条发生糟朽断裂,故没有采取落架大修的方式,对于局部需更换的梁枋构件,采用打牮拨正的方式进行维修更换。在兴国寺的维修中,由于严控构件替换率,所以兴国寺大部分砖、瓦、木等构件都得到继续使用,其历史信息得到最大程度保留。2015年,在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评选中,兴国寺修缮保护工程成为最终入围的20处文保工程之一,虽然最终没能入选十佳,但作为参评的为数不多的省级文物保护工程,其保护措施依然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利用全站仪配合测量
旧军圩子墙位于章丘区刁镇旧军村,明末清初为防水患开始修筑,现存圩子墙是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由孟玉(孟雒川伯父)倡导,李青函先生精心设计,以原圩子墙为基础筑成的,是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外壁灰土浇筑城墙,国内现存独一无二的灰土浇筑与素土夯筑相结合的圩墙。2016 年到 2018年,章丘区刁镇政府对旧军圩子墙分两期进行了本体保护,由于现存的圩子墙已无需再承担原有的城防作用,故此次保护没有完全复原圩子墙的原始形态,而是仅就现存墙体采取了加固保护措施,采用此种保护方式后的圩子墙本体既得到了修复加固,又保持了原有的残损状态,取得极好成效。
这些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只是近20年来我市修缮文物建筑的一部分,只是一些代表,还有很多小规模的文物保护和修缮工程,对于我市文物建筑“生命”的延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表示,文物保护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随着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物保护已不是单纯一两个专业学科就能完成的工作,眼下它已成为多学科共同参与的一项光荣与神圣的事业。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未来,国家对于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热情也会越来越高,而普及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加深大众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了解也是文物保护工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济南的文物建筑是重要的城市元素和历史记忆载体,所以我市对文物建筑保护一直非常重视,这对于济南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会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济南的文物建筑保护和修缮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但这条路还很长,我市的考古人员一直在路上,已经跨越了很多个“阻碍”,获得了很多的经验,所以今后会一直走在快车道上。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张兴华
微信朋友圈集赞免处罚今日起有了济南版。3、手抄非机动车、行人交通安全“十不准”法律条文,并写出对此次违法行为及心得体会,20分钟左右;4、观看非机动车、行人交通事故警示教育视频,并签写“我与交警有个约定”约定书,20分钟左右;[详细]
9月2日上午,备受瞩目的济南老年人大学报业分校正式成立。揭牌仪式上,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苏本宽与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主要负责同志共同为济南老年人大学报业分校揭牌。[详细]
2018年到今年7月,在济南市文物“拯救保护行动”中,市考古研究所对台基进行了全面修缮,恢复了台基原始风貌。这些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只是近20年来我市修缮文物建筑的一部分,只是一些代表,还有很多小规模的文物保护和修缮工程,对于我市文物建筑“生命”的延续...[详细]
9月3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济南市城管局了解到,2019年全市拆违拆临第四期违法建设拆除任务台账已经公布,济南市将在2019年10月31日前,拆除7604处、825.34万平方米违法建设。[详细]
经前期普查,2018年济南市公布首批24处历史建筑名单,何家花园方亭即其中之一,并被列为Ⅰ类保护建筑。作为主要遗存建筑,方亭因为要做保护性修缮,原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已搬到玉带河东边的“晓白楼”办公。[详细]
为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工作,提升城市形象,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作用,9月中旬,济南市城市管理局将联合市文明办、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启动城市管理有奖举报活动,引导社会公众主动参与城市管理,营造全社会共建共管的浓厚氛围。有奖举报违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