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文化济南的底气!

2023-03-22 15:2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帅 济南报道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与“魂”,是生命力之本,是创造力之源。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文脉绵长、底蕴深厚,有着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的天然禀赋和独特优势,更具备无限的潜力。

  想要了解济南这座城市,就要如同翻书一样,用眼睛、用内心去读懂它。

  有家底的文化古城

  作为海右名郡、天下泉城,历史人文一直是济南手中的一张“王牌”。

  绵延数千年的济南城,在历史上并不缺乏叫得响、传得广的“文化名片”,这片山水淬炼出了济南人刚柔相济、家国情怀的底色与内涵:在这里,虞舜垂儒家道统、开华夏文明;在这里,扁鹊行医济世,奠定中医临床诊治基础;在这里,杜甫赞叹“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在这里,李白高歌“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也同样是在这里,诞生了宋词最耀眼的两颗明珠,“婉约之宗”李清照与“豪放之祖”辛弃疾……济南的文化故事说不尽、讲不完。

  2600多年的建城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龙山文化、冠绝天下的泉水文化、灿若群星的名士文化,凡此种种,共同构成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

  然而,济南的文化品牌并不局限于古老的历史。

  这里走出过王尽美、邓恩铭两位中共“一大”代表,是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六个城市之一,发生过永载史册的莱芜战役、济南战役,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

  这里,还是黄河流域唯一沿海省份的省会,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济南任重而道远。

  不夸张地说,济南文化家底相当丰厚,上溯几千年“祖上阔过”,放眼当下也是活力四射。

  有活力的“文化济南”

  保护传承利用好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成为近年来济南发力的重点:打好泉水牌,济南着力保泉、护泉,重点泉群连续18年保持喷涌,每年吸引千万游客慕名而来;打好名士牌,济南推进以“中华二安·文化济南”为代表的诗词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塑造“诗城词都”文化品牌。

  这些年,让泉城百姓接触多、感受深、受益大的文化惠民工程也越来越多,文化馆、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图书馆、泉城书房……

  如果你是个爱书人,一定曾在遍布济南街头的泉城书房、特色书店里徜徉。近年来,全市以建设“书香济南”为目标,以提升城市软实力为己任,加快构建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打造人人想读书、处处有书读的“爱阅之都”。目前,济南已建成高品质泉城书房44家,覆盖全市12个区县及3个功能区,累计接待读者447万余人次,举办各类阅读推广等公益活动3025场次。

  泉城书房只是一个缩影,此外还有夜间图书馆、书香地铁等。2022年,济南市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逐步构建起了全域覆盖、布局均衡、服务民生、充满活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3家文化馆、148家文化馆分馆、159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5301个村居(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抬眼看得见、抬腿就能进”,深受市民欢迎。

  除了公共文化空间,还有一场接着一场的文化服务。

  每年8000余场的惠民演出,14个县级以上文化志愿服务组织机构,500余家特色庄户剧团,他们深入社区田间、深入市民中间,把文化“种”在基层。

  它们,是“文化济南”建设最有力的支撑,是“全民充电”的最佳去处,更是济南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底气所在、潜力所在。

  文化,正在成为新动能

  济南看到了文化的力量,对文化的重视正达到新高度。

  近期,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在一个月内连续两次展开文化工作调研:一次是2月16日调研全市文物保护、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次是3月5日调研文化产业并召开文化工作座谈会。

  在“拼经济”“拼项目”的关键时期,频频聚焦文化工作,显示出正致力于推动软实力提档升级的济南,对文化有着更高的期待。

  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是济南提升软实力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推动“强省会”实现突破的重要一环。

  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城市既要有筋骨肉,又要有精气神”。在“新春第一会”即上,济南把“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十大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

  当下的济南,拿下了一块又一块的文化“金字招牌”——“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中国十大最爱阅读城市”“全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等称号纷至杳来,关于济南“软实力”的讨论越来越多,建设“文化济南”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丰厚的文化家底给了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底气”,未来,在“软实力”旗帜的引领下,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将绽放出更多更新的活力,在打造“强新优富美高”的强省会道路上,“文化济南”的声音会更加响亮,传播得更加深远。

初审编辑:范明昱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