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逸群
海拔5300米!在四川甘孜境内的那玛峰,济南10岁女孩訾慕题站上人生新高度。
8月15日,第一眼看见訾慕题的时候,感觉她与平常见过的小学生没啥分别——身材瘦瘦的,神情中略带羞怯,却难掩一脸天生笑意。3天前,她刚刚过了11岁的生日;8天前,她攀登那玛雪山,上到了5300米的高度……
訾慕题的老爸訾新生是“济南登顶珠峰第一人”。他说,登那玛峰是送给女儿的特殊生日礼物。
訾慕题与她的爸爸訾新生。
登顶珠峰原来挺牛
訾慕题家住市中区,目前就读于济南舜耕小学。曾经,她对老爸的“壮举”并不以为然。
2018年5月20日,43岁的济南汉子訾新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第一个站上世界之巅的济南人。那一年,訾慕题只有5岁。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姑娘并没有觉得父亲登顶珠峰有什么特别。
这也难怪,老訾朋友圈里净是些登山大咖,仅小訾见过的就有二三十人登上过珠峰。“人家都登上去过,爸爸有什么了不起呢?”訾慕题说,读四五年级的时候,爸爸被同学拦下求合影。这下子,她知道了登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能登顶珠峰还是挺牛的”。
再后来,她发现能在网上搜索到老爸登珠峰的新闻,内心不禁波澜涌动。訾慕题甚至颇有些不服气:为什么网上能搜到爸爸,却搜不到我?
“我也要登山”的想法在2024年春节过后变得清晰明确,而且得到了父母的点赞。不过,梦想付诸行动,远非想一想那么简单。
对大多数平原地区的人来说,海拔2700米以上就不能算是舒适圈了,而超过4000米就得是“难受圈”了。高高的山岗上,高原反应会随时考验身体机能。何况,訾慕题还只是个10岁的孩子。
好在,以前在爸爸的影响带动下,訾慕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不错。“滑雪、冲浪这些项目,她也玩过。”訾新生说,去年冬天带她去崇礼的北京冬奥会滑雪赛道,通过了高山滑雪五级运动员考试。
良好的身体条件是基础,专业性准备才是关键。訾新生带着女儿开启针对性训练,主要是为了提升心肺功能以及核心力量。“一次次跑山,一趟下来就是5公里,肯定是非常累的。”他说,没有人是平白无故站上“5300”的。
訾慕题与贡嘎雪山合影。
冰河横溢马铃声响
“累!但会了就不累了。”訾慕题说罢,轻轻一笑。就拿滑雪来说,曾经的学习过程自然辛苦,现在她却乐在其中。“非常喜欢,假期里会主动要求找地方去滑雪。”老訾说,“在雪场上,闺女自由飞驰,心满意足。”
在訾慕题的记忆里,爸爸经常带着她东奔西走,妈妈则陪她学习画画、跳舞、唱歌以及书法。她自己总结:妈妈负责“琴棋书画”、爸爸带她勇闯天涯。
她的世界,也因一个个“第一次”变得不同。站在雪山上,遥望7500多米高的贡嘎雪山,訾慕题第一次被震撼。而那玛峰之行,她也第一次乘坐摩托车,第一次骑马。“生命在于体验。”老訾说,有过这一次登山经历,相信再次来过她会更轻松一些。
8月3日,訾慕题与爸爸抵达成都。此行,还有穆萨。穆萨,中国“无氧登顶珠峰第一人”,是一位来自天津的民间登山爱好者。老訾邀请他来,一起为女儿的“人生第一登”保驾护航。
第二天,他们乘车前往康定市贡嘎山乡子梅村。因为受到降雨泥石流影响,7小时的车程走了11个小时,当晚快11点的时候才到。子梅村海拔3200米,而来自平原地区的小姑娘一夜安眠。
8月5日早上,持续数日的降雨停歇,空气清新,山岚高远。一行三人进山,前往海拔4100米的登山大本营。坐着摩托车抵达海拔3700米的贡嘎寺,然后徒步继续向前。一路上,高山积雪夏日消融,冰凉河水奔流横溢。没啥经验的小女孩,走着走着鞋子就湿透了……
8月6日,天空明朗。因为女儿的身体在大本营表现完美,适应一天高反的计划取消。訾新生决定立即向海拔4800米的C1营地进发。“这段路,我是骑马上去的。”小姑娘抢着说了一句,脑海中新鲜与刺激瞬间被唤醒。
马是当地藏族向导的,不能由大人陪乘。当马铃在山路上叮当作响的时候,訾慕题的心也在一阵阵发紧。对她来说,马太高了,地面突然变得遥远。事实上,与平时生活的那片土地相比,小女孩的双脚此刻已在上千层楼的高处。
訾慕题与她的顶配“陪登”穆萨在一起。
为了再来选择下撤
7日凌晨2点,气温零下8℃,开始冲顶。接近海拔5000米的时候,訾慕题开始出现明显的高原反应。在黑暗中走着走着,她就难受得哭了起来,不停说道:我再也不来了,再也不登山了!
这是小女孩简单直接的情绪表达,但在她的心里还是希望能坚持走下去——来都来了,咬咬牙吧。早上6点半,她眼含泪水坚持攀到了5300米的高度。这里是一处二级平台,可供登山者调整休息,又能欣赏到贡嘎雪山的壮美身姿。
那玛峰海拔5588米,还剩下不到300米,老訾和穆萨就是背也能把女儿背上去。但父亲的选择是“下撤”。“当时她的体力已经耗尽了。”訾新生告诉记者,收兵回营是出于保证女儿健康与安全的考量,更是让女儿知道成功不能靠弄虚作假。
在那玛峰5300米的海拔高度,10岁的济南小女孩的确遭遇了体能的极限。“嘴上结起血块,嘴角还起了个大泡。”訾慕题静静地回忆着,像是在讲别人的经历。“后来下到4300米就完全没事了,嘴角的泡消了,血块一擦就掉了。”她说。
“山上低温微氧,空气干燥,血块是因嘴唇开裂形成的。”訾新生解释说,登山需要有章法地呼吸,女儿的哭喊其实加剧了身体的反应。
那天,回到C1营地时,还不到早晨8点钟。訾慕题身体感觉舒服了,钻进睡袋就睡。8月8日,她拿到了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签发的证明书,证明10岁的她征服了海拔5300米的雪山。
面对记者的时候,訾慕题说,等她再长大些会再上那玛峰。其实,一周前从子梅回到成都时,女孩就改主意了。“要是平时再努力些……”她心有不甘,对爸爸说,“下次还想来”。
父女俩时空交错下的感受,如出一辙。2018年5月,訾新生登顶珠峰后,将所有的装备都扔了,心想“太难了,再也不登山了”。3个月后,他却将登山装备再次置办起来。6年之后,女儿的“回心转意”可比他快得多。
也许,这就是登山运动之于向往者的魔力。11岁的訾慕题说,攀登那玛峰是希望让世界看到自己,就像爸爸那样。老訾告诉她,最重要的是,站得更高,看到的世界就更大。来源:大众新闻·农村大众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