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爱老,不止重阳

2024-10-12 09:52:5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范明昱

  大众网记者 范明昱 济南报道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阳节。“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

  在这个传统节日的背后,还藏着一个温馨的别称——老人节。“九九”与“久久”谐音,意味着长久、高寿,因此从1989年开始,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在传承发展中,重阳节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世代流传,设宴敬老、登高祈寿主题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融合,成为当今重阳节重要活动之一。

  《百孝篇》开篇曰:“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可见,孝是多么的重要。什么是孝?为什么要孝?如何尽孝?在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来之日,我们讨论这个话题很有意义。

  孝,是树立滋养人心的“风”

  水有源,源远流长;树有根,根深叶茂。父母是源,父母是根,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孝道文化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有关于“孝”的核心内容,“家风”是其中之一。有家,就有家风。好家风不仅造福一个家族,还映衬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千家万户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就在不久前,为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德润家庭 清廉泉城”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巡讲在济南拉开帷幕,首批“家庭成长驿站”正式揭牌,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教、共建好家庭,以“小家”清廉和睦推动“大家”和合共美,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

  家族组成社会,家风汇成民风。中国家训源远流长,蕴藏珍宝。历史上有名的家风家训很多。例如,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著作《颜氏家训》,是一部家训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清代学者王钺称它:“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

  再比如“不学礼,无以立”的孔子《庭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诸葛亮《诫子书》,“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朱子家训》等等。这些充满哲人智慧更饱含长者深爱的家训,时至今日,如春风细雨般,早已浸润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记忆和精神底色中。

  孝,是给予老人更多的陪伴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对老人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陪伴,往往能让老人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需要,这比物质上的给予来得更加有效。

  重阳节是一个被视为尊敬老人的重要日子。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一天有登高的习俗,寓意着步步高升、避邪迎祥的美好愿望。因此陪老人登山是重阳节期间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更是一种非常好的表达孝心的方式。

  济南人过重阳节登高首选千佛山,而提到千佛山,就不得不说一说千佛山“九九”重阳山会。这里的山会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元代,已有700多年的历史。2009年,千佛山“九九”重阳山会被正式批准列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济南的文化名片之一。

  它不仅承载了一方地域民间的沧桑记忆,更拥有越来越丰富的文化魅力,化为千佛山脚下盛开的一朵民俗之花。尤其是近年来,伴随着文化产业市场的兴盛和竞争,非遗工艺、传统民俗等相继“出圈”,千佛山重阳山会也在不断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今年的山会上,“山东手造”专区淄博琉璃绽放着璀璨光芒,泰安桃木散发着古朴韵味……花瓶摆件、琉璃盆栽、挂件,以及拥有美好寓意的琉璃葫芦、柿子等等,它们不仅是工艺品,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结晶。为了丰富游客体验,山会还加入了登山打卡、诗词对答、红歌快闪、大舜巡游等多个活动环节,山会期间特意推出“红墩墩”环千佛山景区游览摆渡专线,将周边舜耕山庄静态交通停车场、佛慧山北广场停车场等停车资源串联起来。

  来千佛山看大戏、品小吃、赏民俗、享金秋,民俗价值传承与传统文化弘扬在这里得以生动呈现。通过山会,也可以加深与老人彼此间的了解与感情,过程中不妨多聊聊天,分享各自的故事,让旅程变得更加温馨有趣。

  孝,是持续打造康养服务生态圈

  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最简单朴素的民生愿望。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日益追求,康养产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康养产业的未来,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坐落在历下区中央商务区北2公里的丽山国际·槿椿颐养中心今年开园以来,一直引发行业关注。区别于传统养老机构单一的衣食住行物质层面需求的满足,槿椿颐养以CCRC康养社区为打造理念,涵盖舒适住房、养老床位、护理中心、槿椿学院、养生餐厅、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共建约8万方大型康复医院等全维业态,能够为活力型、介助型、介护型、护理型长者提供全生命康养周期的品质养老服务。

  这样意味着,丽山国际·槿椿颐养中心的打造,不仅在于通过构建完善的康养体系,为社会创造一个和谐、温馨、充满关爱的养老环境,更是为缓解养老压力、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新的选择。

  2024年7月9日,《人民权利报》刊发文章《倾力打造“周边、身边、床边”的幸福养老——济南市人大推进“大城市养老的‘济南实践’”》,内容中提到:近年来,济南市在顶层设计、制度建设、供给改革、质量提升等方面探索创新、持续发力,探索出了一条大城市养老的“济南实践”。

  ——养老服务政策“立起来”。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养老托育领导小组,连续7年将养老设施建设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编制《济南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统筹全市养老服务发展。

  ——养老服务设施“建起来”。出台养老服务专项资金补助政策,深入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实施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行动,新增护理型床位6385张。

  ——养老服务内容“细起来”。修订发布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打造“普惠+优待”长者助餐服务,建立城乡长者助餐站点2590处。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524张,完成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536户。

  ——养老服务供给“多起来”。面向全国遴选了5类92家优秀养老服务组织(企业),助力50多家企业实现连锁化、区域化、一体化运营。成立养老服务产教联合体,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3万余人次。

  ——养老服务质量“高起来”。完善市、区县两级养老服务平台,上线“济南养老地图”,实现养老机构智慧综合监管,开展养老服务设施等级评定,评选3星级及以上养老服务设施540家。

  足以证明,济南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正在逐步与专业化、质量化深度融合。从政府主导、社会扶持、人才培养、财政支持、平台搭建等多方面着力,让老年人享受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红利,提供更加安全舒心的生活环境。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杨绛这段话道出了一个世人普遍却又独特的真实感受。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敬老爱老,不止重阳。

初审编辑:范明昱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