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胡中喆
责任编辑:张帆
10月21日上午,潍烟高铁开通运营活动在中建八局承建的烟台莱州站举行,结束了莱州、招远不通客运列车的历史,标志着山东省高铁运营里程突破3000公里,胶东半岛实现了高铁成环,“半岛1小时、省内2小时、首都3小时”的高质量交通圈正式形成。
潍烟高铁正线全长237.3公里,设计时速350km,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之一、“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建八局承建其中灰埠站、莱州站、招远站、烟台西站、福山站5座新建站房和龙口市站、蓬莱站2座改造站房。项目于2022年6月9日正式开工,两度春夏秋冬转瞬即逝,1000余名建设者们在这里挥洒汗水,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奋斗故事。
高铁从工地旁边驶过
“在我们施工的过程中,行驶的列车距离我们最近的时候只有30米,累的时候看看列车也挺解压的”,这是中建八局龙口市站李元杰的工作日常,来工地一年半,他已经熟悉了这种工作环境。“我们的任务是改造站台和雨棚,最容易影响铁路运行,但是这一年多,从来没有因为我们施工造成线路延误,想来也是很自豪的。”
施工虽然没有影响铁路正常运营,但也遇到过“险情”。2023年11月的一个清晨,天刚蒙蒙亮,道路往远处延伸,消失在晨雾之中。早早起床的李元杰带上对讲机,穿上防护马甲,拿好配合通知单赶到了车站停车场,11月的风冷冽刺骨,身体一会儿就冻透了。
将配合通知单交给维管段、房间公寓段的工作人员后,对讲机里响起了驻站联络员的声音:“车站已给点,可以进场施工了。”李元杰便带着工人前往基本站台开始一天的工作,“哒哒哒”的电镐声音和“嗞嗞嗞”的角磨机声音,混合着一些扑面而来的粉尘,催促着他加快脚步。
刚从站台西侧走到东侧,李元杰下意识地往轨道上一瞥,惊出了一身冷汗。由于当天风大,一个用来装建筑垃圾的编织袋被风吹到了轨道上面。如果不及时处理,编织袋会飘落到接触网上,很可能造成列车停电甚至更严重的事故。
李元杰立刻用对讲机通知了驻站联络员,同时电话告知了施工负责人,随后在站台旁边做好防护,告知工人严禁私自下道拾取。几分钟后,车站工作人员带着异物杆来将编织袋拾走,这次“事故”算是圆满解决,“所幸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没有影响车站的正常运营”,李元杰感叹道。
另外,为降低施工对旅客产生影响,项目采取了很多措施:定制围栏圈封闭施工现场,张贴引导候车标语,剔凿时洒水尽可能减少浮尘的产生,焊接与开挖工作也安排在夜间进行。
如今,改造后的龙口市站由当初的两座站台改为四座、一层变为双层,新增了室内连廊与室外天桥,最大承载人数也由1000人上升至2000人,更好地满足了龙口百姓的出行需求,为龙口市的经济发展奠定更好的交通基础。
当“工地”遇上“考古”
灰埠站是潍烟高铁沿线第一座站房,地处平度市西北方向的新河镇,连接青岛、潍坊、烟台三大城市。
让项目没想到的是,站房正处在三埠李家遗址文物保护地带,这处遗址从商末周初延续到战国晚期,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面积较大、内涵丰富的文化遗存。
为最大限度地保护遗址,工程实施前必须进行考古发掘。项目1月进场后,因为要给考古发掘让路,直到6月才开始正式施工,这给站房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工期压力。
建设期间,项目团队将保护遗址作为工程推进的重要考量因素,进行了“跨行业”施工组织,与考古所共同策划,制定了“分区考古-分段施工”的策略:优先对试桩区域进行考古,以便试桩工作提前开展,为后续工程桩施工创造条件;优先对地下泵房区域展开考古,优先进行地下室施工,其余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分区考古、分区施工。
过程中,项目部统筹协调考古发掘与工程施工的进度,对接考古所、交通局、建设单位、政府多个部门,以最大的力度推进考古发掘,为工程建设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最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三埠李家遗址成功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并入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2022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与此同时,灰埠站的工期并未滞后,项目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过程管控,灰埠站仍然成为潍烟高铁沿线5座新建站房中的“第一站”,提前11天完成钢结构,提前25天完成二次结构施工,受到政府和建设方的肯定。
3000年前曾生活在这里的先民怎么也想不到,曾经青岛、潍坊、烟台之间寸步难行的数百里,如今通过潍烟高铁只需1个小时便能到达。
初审编辑:胡中喆
责任编辑: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