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股风,在农村越吹越强劲

2024-10-22 18:41: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帅

  大众网记者 刘帅 济南报道

  近期,济南市召开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工作专题会议,部署开展以整治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恶俗婚闹、非法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黄赌毒为重点的农村移风易俗工作。

  移风易俗,移的是不正之风,易的是不良之俗。可以说,深化农村移风易俗,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社会风气和发展稳定,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一

  近年来,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画卷徐徐展开。农村之新,不仅在于屋舍新、环境新,更在于新气象、新风尚。而这新景象,离不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

  但是,移风易俗绝非一时之功。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风俗习惯是群众在积年累月的生活演变中形成固定下来的。当下,在不少乡村,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仍然存在。满月酒、乔迁酒、寿宴、婚宴、丧事等“酒席”名目越来越多、“随礼”金额越随越高、宴席规模越办越大。

  高价彩礼让人“娶不起”,名目繁多的礼金让人“还不起”。“人情礼”成为广大农村群众叫苦不迭、不堪重负的“人情债”。

  正常的礼尚往来无可非议,但不少农村群众被所谓的人情世故裹挟,心有不愿却身不由己,这些陈规陋习已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绊脚石”。

  推动农村移风易俗,说到底是维护农民群众自身的利益,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另一方面有助于化解农村矛盾,让农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只有“人情债”轻了,“人情味”才能浓起来。

  二

  笔者以为,移风易俗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只寄希望于某一种手段,要从农民群众愿接受、易实施、能见效的措施入手,要久久为功方能消除沉疴旧疾。

  想要破除陈规陋习得先从转变群众观念,涵养新风正气入手。此次济南市移风易俗工作专题会议强调,要将移风易俗宣传纳入“一月一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我的城市我的家 文明泉城我先行”主题行动重要内容,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爱心集市”活动平台广为宣传,保持长流水不断线,形成大的影响声势,以成风化人、细润民心,引导广大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风俗习惯,让农村群众从转变观念、提升认识中改变行为,从抵制歪风邪气中涵养新风正气,让群众真正成为新风尚的制定者、执行者、评议者和受益者,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另外,想要培育文明风尚不能局限于眼前之效,而是要求常效、长效,做好制度保障。比如,借力村规民约约束性作用,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等内容,制定红白事的办理流程、办理标准并公示上墙,让文明新风潜移默化中融入群众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理,成为群众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使抵制陈规陋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值得一提的是,据山东省民政厅公开数据,截止去年全省共成立了5.4万个农村红白理事会,强化群众自我管理服务,有效减少了大操大办、低俗闹婚现象,助推乡村文明。

  此外,破除陈规陋习,示范作用不可或缺。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落实婚丧喜庆事宜报备制度,自觉抵制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风气,带头推动红白事简办新办,用实际行动带领广大群众从陈规陋习的藩篱中挣脱出来。同时,还可以利用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清廉家庭等评选活动进行正向宣传引导,引领群众“向好”“向善”,让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

  三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围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效治理。

  比如,中央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对农村地区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和安排。

  今年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施行,剑指“高额彩礼”问题,受到社会关注。

  在济南,济南将以区县(功能区)为主体,在9月份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教育月”活动,抓住金秋时节婚事多的有利时机,在农民丰收节、中秋节等时间节点,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广泛组织“移风易俗我践行”宣传活动。

  具体到农村基层,在商河弘明新村,“家里办理红白事, 请找红白理事会”“丧事从简不排场,喜事新办不铺张”的村规民约张贴在村大街醒目位置;济阳区法院推出“预防式调解”模式,做实农村高价彩礼诉源治理工作,让彩礼归于“礼”……如今,在各级各部门大力推动下,一个个有力举措破除陈规陋习,一项项重大部署厚植新风正气。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移风易俗,济南将久久为功,让家风良好、民风淳朴、乡风文明的劲风激荡在希望的田野上。

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