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一抽屉欠条……这位村医好样的

2024-10-24 09:23:34 来源: 新黄河 作者:

1975年出生的魏华永是济南市济阳区垛石街道邢家村的一位村医。三十年村医路,他对病患一视同仁,坚持先看病后收费,攒下一抽屉欠条毫无怨言。

每年,魏华永都会按时为村里65岁以上老人做免费健康体检,有一次大雪天气摔了一身“淤青”还要争分夺秒赶去治病救人。他追求医术精进,面对病患质疑吵闹,忍下委屈,报之以高超医术消除病痛……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至上责任为重”的医者精神,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随叫随到的“家门口120”。

1994年,在济南卫校学习两年后的魏华永回到家乡邢家村,开始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据他回忆,那个时候村里的年轻人,都是常年在外打工挣钱,碰见有良心的老板,过年之前还能把挣的血汗钱给结了,不然就连过年的基本开销钱都凑不齐,村民平日里来看病都是记账。

在被问及当时的困难是怎么挺过来的时,魏华永坦言当时自己家里条件也不好,在全家人的东拼西凑下,买了一张写字台,做了一个简易的药架子,就算正式“上岗”了。村民们都是“欠钱”看病,自己垫钱进药材不说,生计也全靠家人的帮助维持着。“没有村医,村民买药看病都要跑城里去,有时候刮风下雨,有时候农活忙,还要车费钱,有我在就能帮他们解决一些困难。”本着这样朴素善良的初衷,魏华永一干就是三十年。

其间,他坚持给村民先看病后付款,对家庭困难暂时无法支付医药费的患者,他总是微笑着说:“先欠着吧,治病要紧。”许多年下来,办公桌里攒下满满一抽屉欠条,他自己都记不清了,妻子有时埋怨他,为此吵过不少架,最终都在魏华永的劝慰下和解。“找老魏看病的都是父老乡亲,他们一生病我们心里也很着急,只要能给他们减轻病痛,我们就知足了。”现如今,深受魏华永感召的妻子,对他的“行医作风”也是由衷的支持。

关键时刻显担当,他成了村民期盼的“家门口120”。“给您开的药得按时吃啊!”“要戒烟限酒!”“最近有没有按时运动啊?”等等,这样的话语一天下来说得口干舌燥,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如此。三十年来,魏华永几乎没有休过一天班,因为他知道自己休息就意味着村民的病痛得不到及时救治。全时段“在线”的他,会每年定期上门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将每一次查体信息详细记录、存入档案,村里老年人有个头疼脑热都爱问询魏华永,他俨然成了村里老年人的贴身健康顾问。

早上天还没亮,病患们已经焦急地敲响了他的门,需要他上门为家中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输液,到了半夜一点多还有病患在卫生室输液,魏华永经常忙得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饭,等饿的胃疼时啃两口凉馒头就继续干活。有一次忙碌完一天刚睡着,村里的李大哥来敲门说家里老人高烧不退,意识不清了,当时刚下完雪路面结冰湿滑,魏华永赶时间给老人看病,一路上滑倒七八次,看完病的魏华永直到第二天才感觉浑身痛,发现膝盖、胳膊有四五处摔出淤青,妻子心疼得眼眶里含着泪。

从业三十年来,魏华永从未拒绝过任何一位病患的请求,即使自己疲惫不堪,即使家中还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看着有村民在病痛中无助挣扎,我心里就不是滋味,不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晚上都睡不着觉。”就这样,他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地忙碌在村医岗位上,奔波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村民们亲切地喊他“家门口120”。

在农村,像魏华永一样干村医一干就是三十年的非常少。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村医所处环境差、身份低、收入少,有机会摆脱村医身份是明智之举。魏华永也有机会到城里条件好的医院发展,但他选择了扎根乡村,为自己的父老乡亲消除病痛。从医三十来,魏华永从未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就,坚持不断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他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

记者:王静静 编辑:韩璐莹 校对:冬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逸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