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沙龙 | 山大路街道:校地融合激发创新活力,构建青年友好型街区新生态

2025-01-08 11:51:00 来源:  作者: 于宁宁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大众网·海报新闻与山东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院联合制作播出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济南镇街高质量发展”——书记观察》系列访谈节目,我们将邀请专家学者、济南市各镇街书记,就新时代镇街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等工作路径进行访谈。

  今天,我们特别荣幸邀请到山东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院教授董彦岭与历城区山大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冀慎军做客演播室开展“头脑风暴”、共话发展。首先,请董教授与冀书记跟广大网友打个招呼。

  冀慎军: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主持人好!

  董彦岭:主持人好,冀书记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欢迎董教授、冀书记!随着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更新后的产业集聚成为了摆在山大路街道面前的重要问题,想请问冀书记对洪楼广场片区发展的定位是怎样的。

  冀慎军:洪楼广场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推进过程中,片区毗邻银座、印象城、悦立方等商业综合体,有着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洪楼校区、洪楼教堂等文化加持,轨道交通6号线、7号线也在加紧建设,地理位置和发展前景良好。未来,片区将以“全福河特色风貌带”为突破口,依托河道水系串联洪楼教堂、山东大学等周边区域节点,集聚低空经济、头部电竞等产业,打造体现现代活力的国际潮流步行街。

  主持人:城市更新是老城焕发新机的重要契机,想请教董教授从专业角度来看,镇街应如何把握这一重要契机,实现“旧貌换新颜”?

  董彦岭:我觉得咱们镇街城市更新,正好是我们重新把我们的一些理念导入的一个很好的一个机会。那首先呢,它要更系统化一些,就像咱们这个全福河的这个景观带,它就是一个系统,把我们这个片区给串出来。那另外呢,就是我们可以导入一些更新的一些元素和商业业态,你看咱们这个悦立方,这些新的商业业态,也趁这个城市更新之机,就是我们把它植入了。那另外呢,就是通过这种系统设计啊,导入新元素啊,更好地把我们这个街镇的一个特色给它体现出来。那我们很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它是一个大学城区所在地啊,就是我们这样的一个这个元素,这个处处是体现出来,那把我们的一些特色,就进一步的凸显出来了。

  主持人:产业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对于老城区来说,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集聚优质产业,拓展经济增量,请问山大路街道是怎么做的?

  冀慎军:我们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寻找发展之道,街道引导山东大学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构建“大学+创新平台+转化基地”的校企政联动发展圈,打造山东大学国家双创基地。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吸纳、聚集了一批龙头企业,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充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的影响力。

  在后续发展中,我们要立足于城市更新打造的新的优质载体,制定产业招商图谱,精准发力重点出击。比如,我们要把邮局地块建成与洪楼步行街、聚隆财富中心形成互动,集商业、五星级酒店等多重业态于一体的立体生活模式,打造城市菁英会客厅,为市民提供更加高端、优质的消费体验。

  主持人好的,谢谢冀书记,下面就请董教授从经济专家角度,为大家谈一谈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供借鉴?

  董彦岭:像我们这样一个街镇,它的特色是非常突出的,就是因为有山大这样一个实体在这里。我们文化方面的优势,科教方面的优势非常突出。我们一定要和山东大学对接它的需求,它的供给和我们社区形成良好互动。如果我们这样的一个机制好了,那我们这个街区就有活力。如果这个结合没做好,那我们这个街区就是一个隔开的。那最终呢,服务大学也好,导出大学的成果也好,最终呢还是要形成街镇自身的,有竞争力的产业,就是把我们发展的要素,转化成发展的能力和发展的成果。

  咱们山大路街道,我觉得在这方面做得还是很好的。能把我们这个街区的优势突出出来,然后通过相应的载体,把我们的元素去植入。这个其实在国内外,有很多依托大学城做强做大的例子,像国外像硅谷啊,128公路啊,都是很好的典型。在咱们北京,也有像海淀区这样一些发展的一些成功的例子。山东大学是咱们山东省最高学府,我们怎么能把它的一些潜力和优势发挥出来,也是咱们街道就产业发展里边很重要的,就是怎么服务好师生,怎么把这个成果给它导出来,转化出来。

  主持人:谢谢董教授,城市更新,是城市向新,而城市更新的最终目的是生活向兴。想请问冀书记,您对于做好城市更新的“后半篇文章”有什么思路或规划。

  冀慎军:城市更新的“后半篇”文章,对于发展城市的长期效益打造至关重要。城市更新不仅包括既有建筑的更新改造,也包括完整社区建设、活力街区打造等等。山大路街道无论是地理位置、生活配套设施,还是产业配套建设,都具有较强的优势。我们有基础、有动力、更有信心完成“生活向兴”的目标,实现从好楼宇到好商圈,从好商圈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这一系列的转变。比如,洪楼广场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实现优质产业集聚后,势必将汇集一批青年创业和工作人群,我们将完善餐饮娱乐、休闲小憩、书籍阅读等功能板块,满足他们的生活休闲需求,让区域变得更加宜居宜业、更加“青年友好”,实现区域年轻化、活力化转型。

  主持人:谢谢冀书记,下面请董教授从专家角度,和我们分享一下,关于做好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您有哪些策略和建议?

  董彦岭: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人本身就越来越成为宝贵的资源。那更不用说年轻人,更不用说这个最有知识的这个高层次的年轻人,更是我们区域发展,最宝贵的一个资源。我们如果做到了这个青年友好,在我们学生上大学的时代,就给他们留下很好的一个印象,就像我们在一首歌里边,《成都》是吧?那一炮而火,也就是说这个大学时期,他正好是对周边各种氛围感受最深的一个时期,也是他最活跃的这个时期。所以说青年友好型城市,也没有一定之规。那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一定要和这个大学啊,和他们的学生会啊,和他们的校友啊,和在校的这个学生啊,形成互动,要多倾听他们的声音。比如说在这个社区打造上,一定有很多好的载体了,也是面对这些学生的,我们将来如何让他发挥更好的一个作用,让我们这个青年学生、师生,怎么和这个社区居民,形成一个好的互动。

  要生活向兴的话,这个融合是非常重要的,融合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能够形成咱们社区和大学的双向开放。像现在我们大学可能对一些外部的一些人流的进入,可能还是会有警惕的。那么我们怎么去做好这些服务,形成更好的这种互融的一个氛围,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最终,我们说什么叫后半场呢?那前半场就是我们建设施、建载体,后半部分就是我们去建这个机制、建体制,能让我们这个载体能够活化起来。

  主持人:谢谢董教授,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作为山东大学中心校区驻地,请冀书记分享一下,山大路街道是如何发挥服务优势,与大学的智力优势密切联系的?

  冀慎军:街道坚持做“山东大学全方位服务提供者”的目标定位,从三个方面与大学建立联系合作。一是依托山东大学国家双创基地和山大科创城,构筑科创空间格局;二是创设成果转化及创业孵化的两大优质发展平台;三是通过畅通沟通交流渠道及开展多形式的社会实践,不断深化互联共建,实现校地协同共建共兴。

  下一步,我们还将不断提高工作的精准度,按照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理念,通过与山东大学的发展思路对接、战略规划对接、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合作、人才和文化共建,促进高校的知识创新资源溢出校区、催生园区、融入社区,形成融合共生的良好局面。

  主持人:好的,谢谢冀书记,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高端人才的储备库,如何更好地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请问山大路街道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案例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冀慎军:为进一步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实现供需精准匹配,作为街道,我们不仅要搭建优质发展平台、提供孵化场地,更要让这些科技成果“产出来”的同时“销出去”,“研出来”更要“用得到”。比如,我们今年招引了青岛海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充分利用他们的市场化运作平台优势,运营山大科创城项目。充分发挥科研中介的作用,对接成果供应方、汇集各类成果资源,对接成果需求方、实现精准资源配置,搭建起供需双方沟通的桥梁,打通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

  主持人:谢谢冀书记,请董教授从经济专家的角度,为大家解读一下未来校地融合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董彦岭:校地融合发展,从全球来讲,都是一个趋势和方向。咱们如果往前数的话,像英国这个剑桥大学啊,实际上就是因为这个英国的工业革命需求所产生的,所以我们说大学本身啊,它越来越不是象牙塔,它和我们经济生活、社区生活对接越来越密切。在社区里边,一定要融入很多大学的元素。我们过去一看,就是一个大学城的特质,就是我们大学的这个文化气氛一定要弥漫到我们街区了。我们街区的一些需求也要和大学更好地对接。应该说咱们山大路街道,在这方面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你比如就针对成果转化方面遇到的这个瓶颈,我们积极地去引进一些企业,搭载一些载体,优化一些机制,让这个转化呢更顺畅。那应该说大学和社区的融合本身,其实成果转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不能很好地转化,就谈不上这个融合、结合。那另一个更大的文章,就是我们怎么把我们这个文化中心的优势,把它发挥出来,这恐怕是一个长远的一个工作。

  主持人:谢谢董教授。社会治理的核心在于多元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想请问二位,在整合社会治理力量、推动互融共促方面,有什么思路和想法?

  冀慎军:社会治理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山大路街道广纳合伙人力量,不断做大基层治理“朋友圈”,形成治理合力,达到彼此包容、互相融合、共同繁荣的治理目的。一是将邻里力量打造成合伙人。各社区充分挖掘网格内邻里关系佳、统筹能力强、空闲时间足的热心居民,让他们协同参与社会治理服务。二是将单位力量打造成合伙人。街道将以“民呼我为”为服务定位,积极探索“社区+部门”的联动共建路径,邀请“双报到”单位下沉社区,联合市场监管所、派出所等单位提供消费维权、法律援助等服务。三是将物业公司打造成合伙人。推动物业与网格深度融合,以“人员协动、服务共融、问题共解”为目标,实现与物业公司的合伙共建。

  主持人:好的,那董教授您有什么看法呢?

  董彦岭:我觉得这个共治啊,是咱们基层治理中很重要的一个选择。基层面临的问题,千差万别,有的就特别琐碎。因为有时候邻里矛盾,这些基层治理的问题,就是大量地、反复地、高频次地出现,所以共治这种提法非常好。比如我把相关方都打造成合伙人,大家对我们的基层治理质量,大家都有一份责任心。你比如讲到一些居民,那么我们也有这样的一个时间,也有这样的热心肠,我觉得这也是咱们济南啊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色。你比如好多居民啊,他对我们这个社区本身就非常热爱,也愿意为咱们社区治理去做一些贡献,就是我们说的叫志愿者文化,这种志愿者文化,当然不只是青年人、大学生,其实也包括咱们这个热心居民。那他们做了这些工作呢,那本身就会对社区起到一种带动作用。那另外我们说,对咱们这样一个街镇的这个治理啊,应该说要求是更高的,因为我们面临的可能是大学生群体啊,这个高校教师的这个群体,他们对于治理的认知和要求,可能会更高,所以对我们这个基层的管理啊,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那我们也没有什么一蹴而就的办法,不断地去倾听大家的声音,聚合大家的力量,把咱们这个社区治理好。

  主持人:山大路辖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百年山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闵子骞墓都位于山大路辖区,在历史文化传承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山大路街道都有哪些独特做法?就请冀书记为我们分享一下。

  一是做足古今结合文章,讲好闵子骞的孝廉故事。一方面,营造孝道氛围,评选孝老敬亲榜样,定期举办孝文化节,宣传先进事迹;发挥孝文化展馆教育载体作用,倡导尊敬父母、关心长辈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孝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弘扬廉洁文化传统,以闵子骞人物故事为依托,打造孝廉文化基地,主要包括孝廉文化长廊、孝廉家风广场、孝文化馆、家风墙、廉洁警示教育厅和孝廉学堂等,持续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成效。

  二是拓展新兴消费市场,开发现代旅游新高地。充分发挥悦立方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的优势,以“24小时活力街区”为定位,推进后备箱夜市、非遗手造市集、洪楼复古夜市等蓬勃发展,秉持“万物皆可游、处处是场景”理念,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彰显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繁荣经济,发展夜经济,推动消费转型升级,打造新兴消费高地,不断提质增效。

  下一步,山大路街道将始终坚持以文化氛围营造、文化软实力提升为基础,促“自治”“德治”,提高居民的治理积极性和参与主动性。通过助老助残、小区环境治理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扩大治理的参与面,充分发挥文化的正向激励作用,在社区内兴起人人参与治理、人人享有成果的文明新风尚,引导老党员、老干部、复转军人、道德模范等贤能之才常态参与,助力精神文明、公序良俗、邻里协调,由治理的“要求提出者”变为治理的“主动参与者”。

  主持人:请董教授谈一谈,在您看来,文化对于镇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董彦岭:我觉得首先啊,这个文化其实就代表着我们一个街区的品质,就像刚才冀书记谈到的孝廉文化的闵子骞,我觉得它不光是一个孝道的问题,还是我们处理家庭关系的一个典范。这个闵子谦,不光是一个孝顺父母,其实他处理家庭关系,也有一套完整的哲学。那另外呢,我们说大学的这个街区,就我个人,一走到这个地方,感受就是不一样的。比如这个百年教堂、百年校区,所以很自然地就感受到一种文化氛围。那么另一个方面,我觉得咱们把文化有时候也要转化成一个经济。你比如说像大学经济,现在就是很多家长都有很多的游学的这种需求,这个甚至他在特定时期,会形成很大的一个旅游高潮。在国外大学,因为我们了解到比如说什么哈佛大学啊,这些学校它都把这个大学的这种游历,就当作很重要的一个大学经济的一部分。你比如说,包括发展一些相应的文化产品,他们本身对社会就是敞开的。所以我们说要提高文化对街区的贡献。我们这个街区和大学要双向奔赴,就是互相打开,提升对方的开放度。那当然说大学,它有时候,有一些限制它有自身的一些考虑。那么我们怎么去打消它的顾虑?就是最后呢,能够形成共融的这样一个局面。你比如说好多游客,就是冲着我们文化来的,就是冲着我们大学来的,就是冲着这个百年教堂来的,所以我们把有特色的,旅游价值高的一些产品,充分开发出来。

  主持人:感谢两位。镇域强则县域强,县域强则市域强,市域强则全省强。今天的“书记沙龙”我们就聊到这里,希望我们的“一镇之计”可以为您带来一些思考与启发。

  让我们下期再会!

初审编辑:张兴华

责任编辑:曹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