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赵晓丹
责任编辑:曹亮
大众网记者 刘大帅 济南报道
当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济南始终高度重视、关心关爱、大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济南市民营市场主体152.3万户,占济南市市场主体的98.6%;其中,民营企业数量62.1万户,占济南市企业数量的95.2%。
作为全国成立最早的“四大软件园”之一的齐鲁软件园,民营经济活跃、民营企业集中。近年来,齐鲁软件园不断提升产业服务效能、优化生态体系构建、培育新兴生产力动能,为产业园区转型及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打造新范式、提供新经验。
培新赋能 让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近日,山东某化工园区入职了一位智能巡检员“小黄帽”。它转动四个轮子,缓慢地行驶在园区之内,通过顶部的高清摄像头对园区的各个角落开展巡检工作,并实时将监控画面传回中央处理平台,为平台操作人员判断设备完好状况,实现园区安全生产提供帮助。
智能巡检机器人“小黄帽”又名“土星二号”,是由山东聚远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远科技”)所研发的防爆AI巡检机器人。该款机器人有四个轮子,黄色的机身上设置有摄像头,酷似一台玩具车。
“别看它身形小,但是功能却十分强大。它有着精准的定位导航算法、视觉AI识别、语音语义AI智能分析等新一代技术,可以对特定范围内的厂区、车间等室内、外场所进行实时、精确、全面地感知、整合和分析,全方位实现全程视频展示+数据自动分析,从而改变传统的人员巡查模式。”聚远科技总经理张亚松告诉记者。
目前,“土星二号”已经广泛用于各个大型化工园区,同时代替人员进入一些高危高压环境进行巡检作业,例如罐区巡检、危险气体浓度测量巡检等高危巡检工作。除此之外,聚远科技还研发了轨道式AI巡检机器人、视觉分析机器人等,实现了工业运维场景的数字化全景巡检。
作为一家刚成立不久的民营企业,聚远科技自落户齐鲁软件园以来,便受到了园区的支持与帮助,从政策咨询到项目注册,从协议履约到安居落户,企业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来自园区的贴心服务。“园区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聚焦我们在项目建设、融资投资、技术创新、人才招引等方面的需求,切实帮助我们初创企业开好局、起好步。”张亚松说。
近年来,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始终以“筑巢引凤、生态赋能”为核心理念,构建了技术支撑、人才服务、金融助推、协同创新、创业孵化、载体保障六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形成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园区多次开展“服务企业 四季同行”活动,全员下沉一线服务企业经营,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具体困难,研究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共性问题,持续推动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档升级,让企业更好地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相伴成长 打造核心竞争力“护城河”
智能仓储行业是物流流程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电商行业蓬勃发展,智能仓储市场得到了迅速扩展。兰剑智能作为国内较早一批涉足物流领域提供整体物流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见证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也成长为业内响当当的“大拿”。
在兰剑智能“超级未来工厂”的超级物流中心,45米的超高堆垛机,可以以240米/分的超高速实现4500个托盘、4500吨货物的高效堆垛,且在此过程中摇晃幅度不超正负5毫米,足见企业的研发能力强劲。
“企业自创立初期就坚守初心,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物流系统解决方案。”兰剑智能总经理张小艺告诉记者,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公司业务已经覆盖烟草、电力、医药、电子商务、规模零售(快速消费品)、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公司能够实现如此快速发展,张小艺认为最根本的秘诀就是创新。随着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兰剑智能也不断加强研发能力,研发并推出了多款智能物流机器人,如仓储机器人、穿梭机器人、搬运机器人、拣选机器人等。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自主研发了全自动装卸机器人“亚洲象”智能装卸车,应用了3D视觉算法,实现了智能装卸车机器人的高柔性、高效率、高安全等功能,广泛适用于厢式货车、集装箱车等不同场景的卸货需求,摆脱了传统依靠人力装车卸货作业效率低、出错率高等痛点。
近几年,兰剑智能还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自主研发了“分布式超低压直流伺服系统”,通过多电机协同工作实现动力的精准分配与高效利用,实现能耗的大幅削减与能源利用效率的显著提升,为物流系统的节能减排树立新标杆。经国家一级学会鉴定该项目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某核心技术在物流输送系统中的应用更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园区的守望相助。”张小艺说道,作为最早一批落户齐鲁软件园的企业,兰剑智能与园区相伴成长,于2020年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同时也见证了园区的发展。“园区能够不断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从政策、技术、资金、人才等多个方面予以支持。”张小艺说。
为更好地助力企业科技研发,齐鲁软件园通过自行建设、联合建设、资源整合等多种方式,汇聚集成电路设计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国产EDA高性能研发平台、密码技术与网络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电子服务平台等八大技术支撑平台,为企业提供“零距离”研发支持,打造核心竞争力“护城河”。
生态营造 筑牢新质生产力服务基座
在夏津县七一河灌区智慧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流正重构出物理世界的“双胞胎”——“灌区数字孪生平台”。该平台能够实现从渠道水位波动到作物需水预测,从闸门启闭决策到水资源调配动态的全过程管理。作为齐鲁软件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山东舜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舜水科技”)正利用数字技术破解千年灌溉难题。
“通过投喂多年来的水文数据和灌溉样本,优化算法模型,我们的灌区数字孪生平台需水量预测准确率提升了20%。”公司副总经理李永祥介绍,这项入选“山东省首版次高端软件”的软件产品,利用整合全区域百余处流量、水位、墒情、水质监测站点、300余处高清视频监控、不定期遥感监测等组成的“上天入地”全域感知网,为灌区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在舜水算法实验室,研发团队正在攻关“智能灌溉决策模型2.0版”。该模型突破传统依赖农民经验的“大水漫灌”模式,融合气象卫星、土壤墒情、作物生长等多源数据,构建起水资源“供-需”动态平衡算法体系。当农作物缺水时,决策模型自动计算生成智能方案,自动调配水源、自动平移喷灌,高效完成供配水任务。据悉,该系统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能实现节水30%以上。
对于节省下来的用水指标,农民可以通过水权交易平台进行实时挂牌交易,需要水资源的工业企业可以同步精准购买用水配额。这种“节水即增收”的新机制,2024年在深化用水权改革试点县——宁津县12个街道已促成800多笔的水权流转,为农户创造直接收益。
在齐鲁软件园支持下,舜水科技顺利完成首版次软件认定、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在水利、水务、农业等领域构建起“平台+数据+硬件”的全要素解决方案。“园区能够倾听企业诉求,解决企业难题,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李永祥说。
近年来,齐鲁软件园始终以当好民营企业“娘家人”为目标,集中力量解决园区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难点痛点,帮助它们爬坡过坎,成长壮大。如今,园区集聚企业7万余家,培育六大主导产业,获评国家级招牌20余项。从初创苗圃到上市加速,从技术攻坚到生态共建,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以“五星级服务”理念,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真正实现了“近者悦,远者来”的产城融合新格局,助力民营企业强筋壮骨、跃升蝶变,在更广阔舞台上“大显身手”。
初审编辑:赵晓丹
责任编辑: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