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1%土地如何撬动600亿GDP?

2025-05-15 09:35: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范明昱

  一季度经济指标,是观察区域经济韧性的“晴雨表”,更是决胜全年目标的“先手棋”。

  近日,济南各区县公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历下区以602.6亿元稳居榜首。

  从增速看,此次历下区以6.1%的增速跑赢全市5.5%增速的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81.1亿元,累计同比增加6.7%。

  这也意味着,前三个月,这片总面积100.89平方公里,仅占济南市土地面积1%的历下,以每平方公里5.97亿元的GDP产出强度,演绎着“寸土生金”的发展奇迹。

  如何以金融、商务、科技等产业为引擎,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历下“生金策略”的背后,是精准施策的项目攻坚、金融生态的优化升级与招商引资的靶向发力。

  项目攻坚:构筑高质量发展 “四梁八柱”

  作为济南核心城区,历下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抢占了发展先机,但同时也面临发展空间有限等现实挑战。

  如何向空间要效益?第一季度,从济南中央商务区到长岭高科片区,从老城区到盛福片区,历下区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围绕“一轴、三区、多园”城市发展新格局,各个重点片区掀起了大干快干热潮,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

  为了积极响应“项目提升年”号召,历下区今年共谋划73个重点项目,在建项目达234个,预计15个重点项目将在年内竣工。

  以经济开发区获批为契机,加快长岭高科创新产业园等载体建设,推进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发挥链主企业作用,集聚上下游企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中央商务区西片区、历下经开区等储备了500余亩净地,预计总投资规模将超过200亿元,为项目落地提供坚实保障。

  聚焦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数智科创中心总投资12亿元,将围绕前沿研究、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打造科创企业总部集群。

  此外,CBD智汇云谷、长岭智谷、上市服务联合大厦等项目也纷纷落地,总投资规模达数十亿元,涵盖智慧产业、高端科技、金融服务等领域,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科创赋能:打造黄河流域“金融心脏”

  3月31日,赛迪顾问发布《2025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济南市历下区(第41位)和历城区(第90位)再次上榜,延续了2024年“双区入选”的势头。

  近年来,这一榜单已成为衡量中国城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尺。作为济南市金融和总部经济规模最大的区,历下区基于创新生态维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等方面,发展前景广阔。

  在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扩充创新生态维度方面,历下区一方面拥有包含实验室体系、省技术创新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等的重大科创平台。另一方面拥有包含山东科技大市场、院士工作站、概念验证中心等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比如,院士工作站是由院士及其带领的科研团队与省内企业、事业或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共同组建,通过柔性引进院士团队,开展联合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平台团队建设水平,实现合作双方共同发展的创新平台。

  截至2024年年底,济南市共有省级院士工作站78家,历下区有14家省级院士工作站。同时,历下区还有46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整体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方面,历下区有山东人工智能产业园、济南(历下)国际人才创新中心、丽山国际细胞医学产业园及生物制药生产基地、齐鲁科技金融大厦重点科创园区等。不仅彰显了其在区域创新竞争中的强劲实力,更反映出历下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的战略布局。

  比如,丽山国际细胞医学产业园位于历下区长岭山片区,处于济南自贸试验区、齐鲁科创大走廊与智能制造大走廊互动核心区,是多区叠加的优势汇聚之地。园区由历下区政府和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管委会共同策划,2023年11月3日正式开园,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优势以及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吸引中源协和、华测检测等百余家企业入驻,形成了覆盖生物医药领域的产业集群。

  据了解,园区现有上市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瞪羚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8家。丽山国际生物制药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113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基地定位为“一栋一企”,面向具备一定成果转化能力的生物医药成熟企业。目前,基地已招引生物医药行业龙头及优质企业10余家,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招商引资:构建“强链补链”产业生态

  今年2月全区“项目提升年”工作推进大会上,会议提出2025年经济运行要突出量质齐升,并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努力方向。

  一方面,以量促稳,围绕为企服务和财税增长,稳住全区经济大盘。另一方面,以质取胜,促进高端商贸业、金融和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等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就第一方面来讲,“以量促稳”的前提是“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历下将“量”的增长放在“为企服务”上,足以看出其对营商环境“软实力”的重视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历下整合全区资源构建了“1+3+N”招商服务体系。

  “1”为强化高位统筹推动。发挥区领导班子高位推动作用,高标准谋划带队招商,高效率推动项目落地,高质量开展走访服务,切实提升全区招商服务质效。

  “3”为激活三大发展引擎。济南古城片区围绕直播经济、首发经济、游戏动漫等新消费业态,加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招引力度,加快新兴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济南中央商务区锚定总部、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主攻方向和产业定位,擦亮“泉管家”服务品牌,加快构建资源集聚;山东历下经开区深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两大百亿级链式产业集群,聚焦“2+N”产业布局和细分赛道,引上游、招下游、抓龙头、带配套,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桥头堡”。

  “N”为汇聚多元招商力量。历下区投促局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做好项目招引、宣传推介、业务指导等工作。各产业主管部门树牢“抓招商就是抓产业”的理念,科学定位产业招引方向,制定专项招商方案。各街道发挥属地优势,成立服务团队,加强企业日常沟通和服务保障,全面拓宽招商渠道,推动优质项目高效落地。

  为了大力促进招商项目抓服务、抓落地,历下今年计划推出普惠性产业发展政策,探索成立国有市场化招商平台,强化政府引导基金“以投带引”能力,“牵引”项目高效落地,新增世界500强项目5个以上、央企省企总部8个以上,完成市外投资100亿元。

  可以说,历下区的“生金策略”,本质上是通过空间重构、产业升级、要素聚合的系统性变革,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

  从“寸土之地”到“经济高地”,这片热土以“项目攻坚破瓶颈、科创金融添活力、招商引资扩增量”的组合拳,正走出一条“小区域大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历下头条”微信公众号)

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