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商量着办(55)推进济南都市圈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2025-07-11 14:17: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谢玮

  编者按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为建设“为民政协、务实政协、开放政协”,济南市政协探索创建“商量”平台,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向群众延伸。“商量”将选择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题目,邀请政协委员、各界群众、有关部门定期开展。

  即日起,大众网济南频道联合济南市政协,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咱们“商量”着办》,根据“商量”平台组织的活动内容,助推济南市政协更广泛、更充分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进共识,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汇聚强大合力。

  大众网记者 谢玮 济南报道

  近年来,都市圈逐渐成为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主体空间形态,济南作为全国第14个国家级都市圈,正处于都市圈迅速融合发展的重要阶段。基于此,济南市政协于近期组织开展了重点提案督办月度商量,围绕推进都市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都市圈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都市圈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三方面展开讨论,凝聚各方智慧、助力济南都市圈建设。

  打造综合立体交通网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基础设施的“硬连通”,是都市圈建设的先行领域和基础支撑。为摸清济南都市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情况,市政协重点提案督办工作调研组先后到济南国际机场、小清河主城港区等实地调研。

  济南机场扩建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航空和水运处处长王立嵩表示,目前济南国际机场正加速扩建中,机场扩建后,未来将引入济滨高铁和3条地铁,构建起集机场、高铁、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水运方面,小清河“黄金水道”的潜力持续释放。“目前,小清河内河船只能从济南港到寿光港181公里,到海港潍坊还缺11公里没有打通。”山东水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孙大川提到,若11公里断链打通,将实现与潍坊海港的无缝衔接。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综合规划处副处长周建国表示,从小清河到机场货运区的一条线已被预留,未来,空水联运、空铁联运都要实现。

  交通规划方面,山东省政协应用型智库专家、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综合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崔纪鹏从“都市圈的对外交通辐射、对内的交通一体化,以及交通和产业的融合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表示要建设济南国际陆港与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密西向班列班次;要推进济南绕城高速北环与都市圈环线南环建设,25个县市区能够实现县县通高铁;要推动“交通+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依托济南周边的泰山、黄河、齐长城等文旅资源,打造差异化主题路线,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区布设低空飞行服务网。

  发挥济南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算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同样是突破点。对此,济南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市委会副主委张健认为,建议利用好国家算力互联网建设的契机,推动构建都市圈算力互联互通体系,来推动算力互联在都市圈的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企业级的场景,以及智能驾驶、云游戏等消费级场景的应用,带动都市圈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据悉,“十四五”期间,济南全市交通计划实施重点项目235个,计划完成投资3500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250.8亿元。济南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于洪涛提到,近年来,济南交通运输部门着力推动“交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通过“交通+路演”“交通+低空”“交通+旅游”“交通+智慧”“交通+能源生态”的融合,全面提升济南交通枢纽的能级。

  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现产业互补、错位、协同

  都市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正是其中的关键与核心。那么,如何推动济南都市圈产业互融互促、构建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围绕现代化的产业体系,调研组调研了人工智能产业、激光产业,以及济南的文旅产业等。目前,金威刻激光等企业已实现产业链本地化配套,泰安材料热处理、滨州铝材加工等环节深度融入济南制造体系。齐鲁软件园人工智能岛搭建的算力服务平台,已为都市圈企业提供精准算力匹配服务,助力智能制造升级。

  走访过程中,调研组发现,在都市圈一体化过程中,中心城市和外围地区在产业布局上,各地同质化竞争,难以形成错位发展,分工协作的区域格局,都市圈内部在创新资源流动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针对这些问题,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王成新提到,现阶段济南都市圈6市产业基础较强,各市都有基础产业,应该纵向延伸济南产业链条,从延伸的供应到终端产品,形成完整的闭合。在横向上,形成中心城市总部+周边的制造、中心城市研发+周边产业化、终端产品+协作配套的产业合作化布局,实现产业的互补、错位、协同。

  “要想解决济南文化旅游,我觉得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如何唤活释放‘山河圣人’这一巨场能量,如何将‘泰山、黄河、圣人’这条线串起来做成世界级的旅游产品。第二个,要聚合济南和青岛各自的优势,构建齐鲁文化旅游走廊,打造世界级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山东泰山文化和旅游规划院院长、山东省旅游业商会副会长、山东省儒商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德军提到。

  对此,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元辉表示,市工信局构建了总链长+链长+链主的协同联动机制,推进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集中优势资源做强做优标志性产业链,对标全省18条标志性产业链、66条重点产业链,培育形成济南市的13条标志性产业链和34条重点产业链,持续推进产业链的协作和产业链招商。积极拓展供需对接服务平台服务面,平台设置供需对接板块,方便各地市的企业及时掌握活动信息。

  促进都市圈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推动济南都市圈发展,核心在于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而教育、医疗、养老、社保、政务审批等公共服务,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其共建共享更是重中之重。基于此,调研组实地考察了北方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省市一体化审批服务大厅,了解都市圈医疗卫生服务同城化和“跨市通办”商事登记服务等情况。

  调研组了解到,在医疗卫生领域,北方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已连通全省16地市、1500家医疗机构,累计服务58万人。目前,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正构建“三级医院集群+县域医共体”协同机制,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广安门医院济南院区等优质资源将形成辐射效应。

  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是发挥省会辐射带动作用的有力抓手。济南市政协委员韩超认为,可建立人才的求职需求数据库,将整个周边的人才资源汇集起来。此外,市政协委员、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周静提到,职业教育要跟整个都市圈的产业发展协同,提供更加精准的人才供给。

  济南市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王旭表示,教育界推进都市圈建设可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发挥驻济及周边高校科研和服务企业作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二是推动经十路科创走廊东延,覆盖淄博周村、张店、邹平等区域;三是政府搭建平台,促进校企对接,学校按企业需求调整专业。

  社保迁移方面,近期山东省的社保管理信息系统正在上线运行,已经开始接收企业发起的迁移业务联办申请。“目前我市正在按照全省的统一工作部署开展相关工作,以及功能的优化工作。”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副局级领导干部罗讯提到,随着各市的社保数据在逐步协同规范,程序衔接以后相关的迁移程序会得到简化,下一步也在优化简化当中。

  在码上商量平台,许多网友针对本次商量的主题,提出了“联合打造齐鲁文化走廊,推动两地文化资源互通共同”“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产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优先将市区主干道几纵几横的地铁线路建设起来,使其跟城市城郊公交路线对接”等众多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新时代下,建设都市圈,是顺势而为。未来,济南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引领,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支撑,构建便捷高效的通勤圈、梯次配套的产业圈、便利共享的生活圈,切实提升都市圈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