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所学校有了驻校医师,淄川创新医教协同模式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2025-08-21 11:00:02 来源: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作者: 王莉莉 刘延金 苏媛

  这个暑假,即将升入高三的淄川某中学学生小哲(化名),像很多同学一样做作业、复习功课、和家人出游。几个月前,他的状态还让周围的人感到揪心:上课萎靡、成绩骤降、回避社交,甚至有跳窗自杀的想法。

  小哲的变化,得益于淄川区教体局和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创新医教协同模式推出的驻校医师制度。

  小哲曾是重点班的佼佼者,高二下学期,他开始出现上述变化。学校发现情况后,启动紧急干预机制,邀请驻校医师、淄博市精神卫生健康中心精神科医生王鲁斌面诊,确认他因学业压力等因素引发中度至重度抑郁症。医生为他制定了“药物治疗+专业心理治疗”的综合方案。

  治疗过程中,医生、心理教师、班主任和家长形成了紧密的治疗联盟:王鲁斌定期为小哲复诊、调整用药;心理教师提供情感支持和认知调整;班主任降低学业要求;家长在医生和教师的联合科普下,逐渐认识到抑郁症是一种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渐渐地,小哲睡眠和食欲改善了,自杀念头消失了,能坚持上学并基本完成学习,愿意与同学交流,家庭关系也明显缓和。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为此,今年年初,淄川区教体局与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推出“驻校医师制度”。淄川区教体局统筹教育系统及社会心理资源,与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组成专业团队,制定计划、解决问题;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选派7名心理专家每周定期驻校,为全区63所学校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服务;145名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参加系统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后,成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中坚力量。

  “通过推行驻校医师制度,将专业医疗资源直接嵌入校园心理健康防护网络,打破了以往学生心理问题咨询学校和医院的时空限制,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淄川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淄川区教体局帮助学校建立扁平化心理工作模式,形成了学校、年级、班级“横到边,纵到底”的全覆盖工作网络,还在班级中选拔培养“心灵天使”,以快速发现、及时干预学生心理问题;主动联合政法、司法、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构建起覆盖预防、干预、善后全流程的青少年心理工作链条式工作范式,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筑牢社会支持网络。

  依托驻校医师制度,淄川区教体局对全区6.5万余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筛查,并及时对有严重心理问题或重大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了针对性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王莉莉 通讯员 刘延金 苏媛)

初审编辑:肖阳

责任编辑:曹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