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曹亮
大众网记者 曹亮 刘帅 王诗瑞 苏昱如 淄博报道
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再到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华光国瓷作为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用瓷,以其温润如玉的质感和典雅造型惊艳世界,成为闪耀世界的“国家名片”。
9月19日,我们走进华光国瓷,探寻这家企业如何让千年窑火在现代科技中焕发新生。
材质革命:科技创新重塑陶瓷基因
在华光国瓷艺术中心,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釉色温润的瓷器上,仿佛为这些跨越时空的艺术品镀上了一层金色光华。
从1961年建厂至今,这座陶瓷王国已走过64年历程。华光国瓷的前身,是淄博一家生产豆腐乳坛子的小厂。上世纪80年代,当企业为雀巢咖啡代工生产咖啡杯、被誉为“咖啡杯王国”时,董事长苏同强却看到了繁荣背后的隐忧:“平均每三个美国人就有一件华光咖啡杯,但这些产品没有自主品牌。”
转折发生在一次欧洲考察后。苏同强用身上仅有的7000欧元,买回112件欧洲顶级瓷器摆在工厂最显眼的位置。他告诉员工:“华光要做世界上最好的陶瓷。”
这句承诺开启了华光的品牌革命——放弃低端代工,转向高端自主品牌之路。
在华光国瓷艺术中心,记者看到了令人惊叹的创新成果:天然矿物骨质瓷的研制成功打破了英国对骨瓷技术的垄断。传统英国骨瓷使用动物骨粉,而华光创新采用天然磷矿石和石灰石高温合成,磷酸三钙含量达95%以上,其白度、透明度、强度等指标均超越英国标准。
华青瓷的诞生更是一场材质革命。中国传统青瓷都是"釉面青",而华青瓷实现了“材质青”——坯体在窑变中自然形成青色,不添加任何色剂。中国古陶瓷泰斗耿宝昌初见华青瓷时赞叹:“质如玉,声如磬,明如镜,天地浑然青一色,开创了中国当代青瓷新纪元。”
健康瓷器的突破同样令人振奋。华光研发的无铅釉技术彻底解决了铅镉溶出问题,抗菌瓷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抑率达到100%,重新定义了日用陶瓷的健康标准。
“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克服了无铅釉与骨质瓷坯体适应等难题,成为行业首家推广无铅釉产品的公司。”华光国瓷副总经理、技术总监张宁介绍道。
传世之作:国宴用瓷背后的文化密码
在华光产品陈列馆,一系列国宴用瓷记录着中国外交的高光时刻:2014年APEC峰会,“国彩天姿”系列瓷器传递着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融与互应;2018年上合组织峰会,“千峰翠色”华青瓷惊艳出场;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丝路华青”以“丝路文化”为主创元素,将极具中国特色的地标建筑元素和文化元素贯穿其中,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连续四年亮相央视春晚的“春碗”系列:从虎年“虎悦春碗”到兔年“瑞兔春碗”,再到龙年“龘龘春碗”和蛇年“如意春碗”,这些作品既传承传统生肖文化,又融入现代设计语言,成为新时代的年俗符号。
这一切,都离不开华光国瓷的陶瓷艺术设计“梦之队”——五位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六十名省市级大师和来自八个国家的十二位国际艺术大师。在这个创意团队中,传统与当代碰撞出精彩火花。
“就像‘沿着黄河遇见海’这个系列,提取黄河沿岸各省份的文化艺术形式用作陶瓷装饰和器型设计。比如以青海牦牛为原型制作陶瓷雕塑,将土家族织锦纹样进行艺术创作后装饰到瓷器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华光国瓷艺术总监何岩说,传统技艺是根基,必须敬畏、传承。但传承不等于墨守成规。“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装饰语言,让传统纹样、色彩在现代设计中找到新的生命。”
更值得关注的是华光创新的三维创意设计系统。设计师采用计算机三维技术进行创作,通过网络远程传输设计文件,利用快速成型系统输出石膏原型,设计效率比手工提高十几倍。这种科“科技+艺术”的创新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陶瓷设计方式。
绿色转型:新旧动能转换的华光实践
数字见证华光的转型升级:从2000年的14000人、24条窑炉,到现在不足2000人、4条窑炉,人员和生产能力仅为过去的五分之一,但销售收入却是过去的1.5倍,产品平均单件价值增长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这种转变源于持续的技术改造。华光引进燃气自控窑炉、热滚压成型机、自动施釉线及烤花窑炉等国际顶尖设备,在72道制瓷工序中全面实现精细化管控。
资源消耗大幅降低,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2010年7月,在美国世界市场中心,华光国瓷首次以自主品牌亮相世界最高水平陶瓷展览。此后,华光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亚特兰大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品牌展示,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当代陶瓷的卓越品质。
如今,华光产品不仅成为国事活动首选,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法国卢浮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权威机构收藏,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
在华光国瓷董事长苏同强看来,陶瓷是触摸得到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先人做的瓷器的确精美,但我们的传承绝不是研制高仿。当代陶瓷人要深度思索的是:在这个改革开放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代表这个时代的瓷器在哪里?”
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从传统制造到文化创造,华光国瓷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传统产业凤凰涅槃的经典样本。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华光国瓷用一甲子的坚守与创新,让中华陶瓷之光再次灿烂世界,引领中国当代陶瓷回归世界舞台中央。在这条复兴之路上,每个华光人都是追光者,也是发光体——他们用泥土与火焰,书写着这个时代的陶瓷传奇。
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