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飘香、万亩金黄 科技赋能让济南高新区演绎秋日好“丰”景

2025-09-27 09:51:1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大帅

  大众网记者 刘大帅 济南报道

  秋风送爽,丰收忙。在济南高新区遥墙街道,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秋月梨挂满枝头,智能方舱的“菌中燕窝”金耳成功出海,银河试验农场中,137个酸枣品种、150个玉米品种静待丰收……近年来,济南高新区立足科技优势,打造特色农业、拓宽品牌路子,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绘就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振兴画卷。

  发展智慧化农业菌菇产业智能种植

  走进济南高新区遥墙街道赵合村,可以看到多个形似集装箱的建筑——智能菌菇方舱。该方舱面积不大,但产值不小,是当地引入的特色农业新项目,主要用于食用菌养殖。

  济南高新区遥墙街道赵合村村民刘寿敬介绍说,金耳富含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较高,一个方舱能产出1000多公斤金耳。目前市场上金耳零售价约15元/斤,每舱纯利润约5000元,一年可生产10-12舱,总利润在5万-6万元之间。

  别看一座菌仓面积只有30多平米,但随处都有科技加持。刘寿敬通过手机向记者展示智能菌菇方舱的智能化成都,通过手机可实时监控方舱内金耳的生长情况,包括温度、湿度、灯光、循环风、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若出现缺水、缺光等问题,在手机上操作即可解决,无需前往现场,十分便捷。

  菌菇产业的智能方舱种植走出一条盘活村庄闲置资源、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子。济南高新区遥墙街道杨史管理区党总支书记殷宗仰说,该项目已运营一年多,目前销路和养殖产量均较为稳定,市场供不应求;为此,计划下半年再购置6个方舱,通过租赁方式扩大养殖规模。预计2025年年底,方舱数量最少达到9个,帮助更多农民增收。

  黄河岸边新图景 百亩秋月梨迎丰收

  金秋九月,黄河故道边的秋月梨种植基地沉浸在一片丰收的喜悦中。在济南高新区遥墙街道蔡家村,饱满圆润的秋月梨缀满枝头,农户们正忙着在树下采摘、分拣、包装、装车。据村民介绍,该品种因其脆甜无渣、汁多肉厚、皮薄核小等特点,深受市场欢迎,已成为当地极具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蔡家村地处黄河淤背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秋月梨种植提供了优越环境。土壤富含氮、磷、钾等有机元素,村民采用黄河水灌溉,坚持施用有机肥,并依托山东省农科院的专业技术支持,实施标准化种植和科学管理。今年气候适宜,眼下梨树全面进入盛果期,预计产量能达到20万公斤,口感也达到历年最佳。

  遥墙街道河套管理区党总支书记张建介绍,今年的采摘期预计可持续到国庆节前后:“今年的年产量是40万斤左右,今年的市场行市就市场卖价,我们好的就卖在5~8块之间,给村里带来经济效益就直接200多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蔡家村的发展并不仅限于单一的梨产业。村庄周边还拥有百亩荷塘、河畔云宿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巧妙地将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春夏赏花、秋季采果”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智能生态化循环 科技助力特色农业

  眼下,在遥墙街道的济南银河试验农场,130多个品种的酸枣树、150多个品种的玉米即将进入采收期。这个占地441亩的农场,不仅是农业科研的创新基地,更成为赋能济南“种业之都”建设的新引擎。济南市农科院团队与高信银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科技合伙人形式共建银河试验农场。银河试验农场土地肥沃,紧邻小清河,地势平坦开阔,项目紧邻遥墙国际机场,交通便利,便于科研材料运输和专家交流,非常适合发展育种产业。

  如今,这个27.3公顷的区域里,承担着若干个国家级和省、市级试验平台的科研任务。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科创部部长、高级农艺师袁园园介绍,通过数字农田安全生态系统,农场实现了对农田墒情、病虫情、苗情、灾情四情全过程监测防控。同时,该农场落地小麦、甘薯、水稻、淡水渔业、药用植物等科研项目,科技赋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一圈一链”建设打造数字农业、生态农业的典范。

  迈入2025年,该农场不仅科研成果喷涌而出,还成为优秀育种项目的承接地。该农场创新培育的5个优质酸枣新品种开始推广种植;在研的紫薯品育种项目帮助本地重点电商企业破解货源痛点,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优良的区位优势成功招引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来此建设黄淮海玉米育种中心试验基地,目前正积极争取更高能级科研平台和项目落地。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把特色农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山东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济南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4家,特色农业蓬勃发展。

初审编辑:刘大帅

责任编辑:曹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