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全国最佳案例 藏着济南的“聚才密码”

2025-10-16 20:50:31 来源: 济南日报·爱济南 作者: 郝磊

  近日,2025年(第七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评选结果出炉,济南《以城聚才以才兴城——构建“天下泉城、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从众多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山东省唯一获评“全国最佳案例”的城市。这不是济南人才工作第一次站上全国舞台:此前它已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市域案例30佳”,连续3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2024年更以新增15万青年人才、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87.5万的成绩,让“北方人才看济南”从愿景变为现实。

  为何这座千年泉城能持续成为人才汇聚的“强磁场”?答案藏在“天下泉城、人来无忧”的承诺里——它不仅是政策的叠加,更是从“引才”到“留才”再到“兴才”的全链条守护。当多数城市陷入“补贴比拼”的内卷,济南正用精准的政策、广阔的舞台、温暖的关怀,书写着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新样本。

  1

  “在济南,不是我适应政策,而是政策主动找我。”这是一位人工智能领域创业者对济南人才政策的直观感受。济南的政策智慧,恰恰在于跳出“固定模板”,用“动态优化”和“细分精准”破解人才需求痛点。

  不同于传统政策的“一次性发布”,济南建立了“年度评估更新”机制:2025年在“双30条”基础上,新增空天信息、人工智能、创意经济3个领域人才认定标准,至此“1+N”重点领域人才认定体系已覆盖法治、贸易、机器人等15个细分领域。当其他城市还在纠结“学历门槛”时,济南早已将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网络安全工程师纳入认定范围,用“不唯学历、不唯资历”的包容,让“人人皆可成才”落地。

  为了让政策“看得见、用得上”,济南还做了“减法”:编制图文并茂的“人才政策微词典”,将晦涩条款转化为“一图读懂”;推出三维动画解读视频,用生动场景演示“住房补贴怎么领”“人才贷如何申请”。

  2

  “如果只给免费工位,我可能不会选择济南。但这里连融资需求都帮我对接好了,这才是真正的‘筑巢’。”一位在济南创业者的话,道破济南载体建设的核心逻辑——不止提供物理空间,更构建“孵化+金融+资源”的成长生态。

  以齐鲁科技金融大厦为核心的“1+N”创业孵化矩阵,早已超越“工位租赁”的初级模式:入驻企业不仅能享受免费办公场地,还能获得“政策咨询师+创业导师+技术顾问”的专属服务团。

  金融支持更是“雪中送炭”:3亿元海右人才基金坚守“投早、投小、投硬科技”,2024年为46家初创企业注入资金;“人才贷”“人才保”组合拳,让企业融资成本降低15%。连续8年的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更是形成“赛事选拔—基金跟进—载体培育”的闭环,580余个落地项目中,有12个填补了山东省产业链空白。

  3

  “在济南,我不仅有工作,更有生活。”这是一名留济5年的青年人才的心声。济南深知,留住人才的关键,在于让他们从“落脚”变为“扎根”,从“事业稳定”走向“情感认同”。

  “海右人才金卡”的20项绿色通道,精准击中人才“关键小事”:住房上,“租购补”一体保障让青年人才安居成本直降;医疗上,与部分三甲医院合作开通“优先就诊通道”;子女入学上,专人对接协调优质教育资源。这些“硬核保障”,让人才少了“后顾之忧”。

  更动人的是“情感共鸣”的细节:立法设立的“海右人才日”,每年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人才致敬;连续3年举办的青年人才集体婚礼,让1200余对新人在泉城许下诺言;《我在济南刚刚好》《梦响海右》等原创歌曲,用旋律传递城市温度;那本被称为“泉城小蓝书”的《我在济南刚刚好》,不仅是政策手册,更收录了“趵突泉赏泉攻略”“本地美食地图”,让人才快速融入城市生活。

  2024年,济南常住人口增速翻倍提升,新增青年人才超过15万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87.5万人,这些数据背后,正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在发挥作用。

  4

  济南获评全国最佳案例,并非因为某一项“爆款政策”,而是整套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的胜利。它跳出“短期引才”的功利思维,用“长期主义”的视角,将人才发展与城市品质、人口增长深度绑定。

  如何做好人才工作?济南的实践给出了新方向是:真正的人才生态,不是“给多少钱”,而是“给多少机会”;不是“办多少活动”,而是“解决多少问题”;不是“吸引多少人来”,而是“留住多少人扎根”。

  未来,当更多城市开始思考“如何让人才无忧”,济南早已用“天下泉城、人来无忧”的实践证明:城市对人才的最大诚意,就是让每一个奋斗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刚刚好”。

初审编辑:胡中喆

责任编辑:曹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