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赵港宁
责任编辑:张娜
大众网记者 赵港宁 济南报道
秋风渐紧,寒潮将至。面对冬季可能出现的极端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济南能源集团所属济南能源工程集团提前谋划、主动作为,从预案优化、队伍建设、装备升级三大维度构建全链条应急保障体系,用“精、专、强”的实战准备,为城市供暖稳定运行与重点项目建设筑牢“温暖防线”。
预案“精细化”:从“纸上流程”到“实战根基”

应对极端天气,科学预案是首要前提。工程集团建立“预警-响应-处置-复盘”闭环机制,密切跟踪气象部门发布的雨雪、冰冻、强降温等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启动分级应急响应程序。在前期济南持续降雨期间,各项目部提前研判深基坑、低洼地带等内涝风险点,通过堆放防汛沙袋、加固施工围挡、疏通排水管网等前置措施降低隐患,并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巡查,重点排查临时用电设施绝缘性、大型机械设备锚固稳定性、脚手架抗风能力及施工材料防雨防护情况,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为避免预案“悬空”,工程集团常态化开展专项应急演练,模拟汛期积水、管网泄漏、设备故障等实战场景,通过 “演练-评估-优化”的动态调整,将“纸上流程”转化为全员熟练掌握的“实战经验”,确保紧急情况下各环节衔接高效、操作规范,为应急处置筑牢坚实基础。
队伍“专业化”:打造“召之即来、战之必胜”的抢险尖兵

应急处置的效率,关键在人。工程集团以“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实战能力”为目标,多次召开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专题会议,通过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分析、预案专题培训等形式,向全员灌输“风险无处不在、防范永无止境”的底线思维,杜绝麻痹思想与侥幸心理,确保全员始终保持“箭在弦上”的应急状态。

在技能提升方面,工程集团聚焦极端天气下的抢险需求,针对管网焊接、设备调试、排水抢险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项培训,让抢险队员熟练掌握工具操作、风险辨识与自我防护技能。组建多支专项抢修队伍,涵盖多领域专业技能,24小时轮班值守,确保突发状况下“信息畅通、响应迅速、处置高效”。截至目前,工程集团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已累计执行任务138项,总时长超800小时,凭借过硬的实战能力获评“省级城市安全(燃气类)抢险救援队伍”、连续2年被济南市住建局评为“建筑业防汛应急工作先进企业”,成为守护城市能源安全的“核心战力”。
装备“前瞻化”:以“硬核支撑”提升抢险效率

极端天气下,先进装备是应急处置的“加速器”。工程集团摒弃“被动储备”思维,主动升级应急装备体系,在各片区应急物资储备点配齐“硬核”设备:工程抢修车随时待命,保障人员与工具快速抵达现场;“龙吸水”大流量排水抢险车可高效应对管网爆裂引发的积水险情;大功率发电机组为关键供热站点、施工项目提供不间断应急电力,确保极端天气下核心设施“不断供、不停工”。
从预案优化到队伍练兵,从物资储备到装备升级,济南能源工程集团已构建起“反应灵敏、处置高效、保障有力” 的应急抢险体系。下一步,工程集团将持续完善应急预案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快于风险一步”的主动姿态,不断强化“能源铁军”的实战能力,既要守住城市供暖的“温度线”,也要护航重点项目建设的“进度线”,为冬季城市平稳运行与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坚实的“能源力量”。
初审编辑:赵港宁
责任编辑: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