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肖阳
责任编辑:张帆
原标题:东西协作手拉手,石榴花开共筑梦!济南、临夏、武隆三地学子研学交流活动纪实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要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一步增强各族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引导各族青少年自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为进一步深化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引导各族青少年跨区域交往交流,加强济南与协作地文化旅游领域合作,引导各族青少年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1月2日至7日,由济南市委统战部、共青团济南市委、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济南市教育局、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等五部门主办的“东西协作手拉手,石榴花开共筑梦”济南、临夏、武隆三地青少年研学交流活动在济南、曲阜、泰安三地举行。来自济南、临夏、武隆的110名各族青少年齐聚齐鲁大地,在为期6天的研学旅程中探寻文化根脉、深化交流互鉴,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四个与共”“五个共同”理念,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植入各族青少年心灵深处。
研学全景
踏遍齐鲁三地解锁文化密码
11月2日,临夏、武隆的青少年怀揣期待抵达济南,首日行程培训从安全事项到任务解读细致覆盖,助力大家快速融入集体。3日,活动在百年名校山东大学启幕。启动仪式上,来自临夏和武隆的学生代表激动地分享了他们对于研学活动的期待。临夏学生冯凯表示:“我们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深化对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理解。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文化根脉的交相辉映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武隆学生代表卢玲娅表示:“正如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一样,我们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青少年,将通过这次活动,增进了解,深化友谊,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启动仪式后,学子们体验山大特色课程、聆听知识讲座,在“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山大校训中感受百年学府底蕴。随后走访曲水亭街、超然楼,“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市井韵味让大家沉醉,学子们合影留念,定格初遇的美好。
11月4日,研学团开启济南人文探访之旅。学子们并肩驻足观澜亭前,漫步环湖步道,热烈讨论课本中的“趵突腾空”奇观,交流各自家乡的美景。在铁公祠前,大家齐声诵读“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不同地域的口音交织成独特的旋律,欢声笑语洒满湖畔。在山东博物馆,学子们从蛋壳黑陶杯、鲁国大玉璧等文物延伸,讨论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乌江文化,在对比与交流中,感悟中华文明的共性,这种直观的文化共鸣比任何讲解都有力。

11月5日,研学团奔赴曲阜开启儒家文化寻根之旅。在孔庙、孔府感悟“仁礼天下”的精髓,在尼山圣境孔子像前行拜师礼,共同书写《论语》经典,观看《金声玉振》演出,在系列沉浸式活动中领悟儒家文化。

11月6日,泰山之旅压轴登场。徒步登山时,学子们相互扶持,经过不懈努力,高声吟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当晚《封禅大典》演出,震撼的视听体验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厚重。7日,返程之际,大家交换联系方式,带着文化收获与深厚情谊,为研学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文化互鉴
多元共生的精神滋养
文化是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本次研学活动以文化为纽带,让儒家文化、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深度碰撞,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青少年作为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在此次研学中通过亲身体验,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在交流中实现了地域文化的互鉴互赏。
沉浸式体验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在曲阜,汉服拜师礼的庄重、手写《论语》的专注,让儒家思想从典籍走向生活,临夏学生田子墨说:“穿上汉服那一刻,突然懂了那句‘不学礼无以立’的含义。”在泰山,同学们触摸千年碑刻、聆听封禅故事,将“重于泰山”的精神内涵与登山的坚韧体验相结合,让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可感可触的精神滋养。
立体化研学课程让认知“全”起来。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精神传承”的立体化研学体系,让青少年在多维度的体验中深化对“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认知。在自然维度,济南的泉水、泰山的雄奇与临夏的黄河、武隆的长江形成呼应,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华大地的山河壮丽;在文化维度,儒家文化、龙山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相互碰撞,让大家理解中华文明“多元共生、一体发展”的鲜明特质;在精神维度,山东大学的校训精神、孔子的儒家智慧、泰山承载的民族精神层层递进,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精神力量。

地域文化交流让认同“深”起来。在研学过程中,大家既领略了齐鲁文化的深厚底蕴,也通过交流分享让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在齐鲁大地上绽放光彩。从“这个纹饰和我们家乡的彩陶很像”的惊喜发现,到“原来中华文明是这样汇聚成长河”的深刻感悟,同学们在文化对比与融合中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这种跨越地域的文化互动,成为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的“柔性纽带”,让各族青少年在文化体验中加深理解、增进感情,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深化。这正如主办方负责人所言:“这不仅是一次地理空间的跨越,更是一场中华文明的对话——让儒家文化、龙山文化、名士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在青春视角下互鉴共生。”
同心筑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济南实践
济南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局局长李震表示:“济南与临夏、武隆虽相隔千里,但在东西部协作的大背景下,我们紧密相连,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此次研学交流活动的开展,是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落地见效,引导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协作,推动济南与临夏、武隆交流合作的具体行动。”
对于青少年而言,这趟研学之旅是一次沉浸式的文化认同教育,更是一场具象化的民族团结实践,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从口号转化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自觉。110名青少年来自甘肃省永靖中学、重庆武隆区第一初级中学、济南西藏中学等多所学校,涵盖汉、回、藏等多个民族,带着黄河涛声、长江秀色与泉城清音的地域文化印记汇聚齐鲁大地。在6天的朝夕相处中,大家不仅是文化的学习者,更是东西部协作战略的亲历者。在趵突泉畔,临夏青少年向济南、武隆的小伙伴讲述黄河岸边的故事;在孔庙,武隆青少年与济南同学探讨《戒贪图》壁画的当代意义……正如临夏学生代表冯凯所说:“期待在泰山顶与济南、武隆的伙伴共看日出,把黄河文化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这份期待化为现实的那一刻,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基因实现了深度交融,这种基于共同文化根脉的情感联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了最坚实的青春根基。


此次活动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济南实践走深走实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济南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青少年群体,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深化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常态化开展跨区域交往交流活动,打造“东西协作手拉手,石榴花开共筑梦”研学活动金字招牌。此次活动不仅让临夏、武隆的青少年走进济南,感受齐鲁文化魅力,更搭建了三地教育、文化领域交流合作的平台。活动期间,三地青少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为后续开展校际合作、师生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文化领域的深度互动,也为三地文化资源共享、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这种以研学为载体的跨区域交流,让东西部协作从经济帮扶延伸到文化交融、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协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效果。
山海相隔,情谊相连;文脉永续,青春同行。“东西协作手拉手,石榴花开共筑梦”济南、临夏、武隆三地青少年研学交流活动虽已落幕,但三地青少年的友谊不会褪色,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种子已然扎根。相信他们将带着这份收获,在未来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民族团结的纽带,让石榴花常开常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陈炜敏)
初审编辑:肖阳
责任编辑: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