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当“主角” 留人留形留乡愁!济南走出“以居民为主体”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新路子

2025-11-20 14:50:06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 谷青

  原标题:居民当“主角” 留人留形留乡愁!济南走出“以居民为主体”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新路子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作济南人”……墙壁题刻的诗词自然融入街巷肌理,隔窗可见的珍珠泉吸引游人驻足观赏。在济南明府城片区,修缮后的西更道街新场景与老街巷相映成趣,时尚感与烟火气共融共生,在这里住了一辈子的老居民感慨道:没搬家也像住上了新房子。

  近年来,济南致力于深入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以居民为主体”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施机制,推动名城保护工作向“居民参与、共建共享”转变,走出了一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相得益彰的创新之路。

居民当“主角” 留人留形留乡愁!济南走出“以居民为主体”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新路子

  强化顶层设计 凝聚传承合力

  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核心构成,历史建筑不仅是城市文脉的历史延续,更是承载城市记忆的立体档案。要实现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必须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在严格保护与活态传承间寻求动态平衡。

  为此,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建立“以居民为主体”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施机制,从市级层面明确“以人为本、保护传承、居民主体、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围绕保历史风貌、保民生底线、保社区活力、保长效治理“四保四提升”的工作目标,系统推进历史风貌保护、民生改善、社区活力提升与长效治理机制建设。

  为统筹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群众生活品质提升,济南有序开展历史建筑“健康体检”,创新历史建筑修缮维护路径,通过以奖代补、资金补助等方式,积极引导产权人参与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凝聚起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形成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合力。

  补齐民生短板 提升居住品质

  今年72岁的张玉华,从一出生就住在明府城片区,说起近几年的变化,她打开了话匣子:“路平了,车少了,地面干净了,环境变好了,住着比以前舒服了……”

  明府城片区是济南历史遗存最集中、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区域,堪称“老济南”的缩影。作为核心示范区,历下区率先制定“以居民为主体”的保护提升实施方案,聚焦让老城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在实施芙蓉街—百花洲、将军庙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的过程中,坚持“问需于民、共建共治、系统保护”三大路径,推动形成“居民全程参与、多方协同发力”的保护新格局。

  “保护传承工作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要获得老百姓理解和支持,就必须把他们关心的、关注的事情放在心上。”秉承以人为本的初心,济南在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着力突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改善人居环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一方面,推进水电气暖、消防排污等基础设施改造,老民宅安上了暖气,旧房子改造了排水,并且这些工作都采用了“轻扰动”的施工模式,最大限度减轻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完善公共服务,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现“留人留形留乡愁”。

  构建多元机制 激发内生动力

  历史文化街区的焕新离不开居民的全程参与,变化的背后是济南“以居民为主体”的理念。为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济南设立“居民议事厅”,定期组织居民、专家、部门三方协商,大到“煤改电”、架空线入地、厕所改造,小到院子里的晾衣架如何设置,任何事关居民生活的问题都是共议共决。

  此外,济南创新历史建筑修缮维护路径,鼓励居民在保护的基础上,自主开展房屋修缮与功能活化,推动“微更新、微改造”。同时,广泛吸纳高校、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保护修复、非遗传承与宣传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济南建设了“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数字化平台,运用VR实景、线上导览等技术,提升居民参与度与文化传播力。同步建立遗产数据库,实现保护对象动态管理与全程追溯。

  聚焦民生需求 引入小微业态

  在保护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济南的老街巷、老建筑更在贴近居民需求中重焕生机。今年国庆节刚完成功能更新的后宰门街,在最大限度保留老建筑风貌的基础上,通过临街房屋活化引入“石叶书店”“清照小院”等小微业态,既留住了清风、垂树、静水的原生景致,又以平价品茗、便民阅读的日常服务,让积淀百年的“烟火气”回归居民生活,成为邻里闲聚的首选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济南先后推动明府城、老商埠等多个片区保护性更新,形成了“历史保护—业态便民—民生改善”的工作闭环。其中,扎根邻里的小微业态正是盘活老城生活功能的核心抓手。

  以西更道街为例,目前已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的18处院子里,15家是服务周边的小微店铺。让居民格外满意的是,这些业态入驻完全没破坏老建筑原有风貌与结构,仅通过简约软装适配日常使用场景,既方便了买菜、理发、取快递等刚需,又提供了下棋、聊天、亲子互动的公共空间,让居民的生活质感愈发鲜活。

  “现在老街就是我们的‘生活圈’!”家住附近的汪宁,正和好友在西更道“观泉糖水铺”品尝小吃,看着窗边潺潺流水,她感慨道,“老街的慢节奏刚好适配我们的慢生活。”

  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是实现历史文化街区永续活力的关键路径。“十五五”期间,济南市将持续深化以居民为主体的保护实施机制,聚焦明府城等重点片区,推动政策集成、资金保障与项目实施,力争到2030年实现历史城区风貌全面提升、社区活力持续增强、居民满意度显著提高,打造“有温度、有活力、有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典范。

初审编辑:张玮

责任编辑:曹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