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约之路”“善治之道”——牛泉镇贺小庄村党建引领推进村级协同自治

2020-04-23 21:54:19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亓秀宝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4月23日讯(记者 亓秀宝)在牛泉镇贺小庄村委门口的公示栏中,有一个公示牌引人注目——“贺小庄村村民环境卫生积分表”。每个月,贺小庄村都会按照村规民约的规定,对村民的人居环境治理情况进行打分公示,近年来,贺小庄村坚持以党建引领,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实现了党的主张和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村级治理和村民自我调节的良性互动,开启了以党建引领推进村级协同自治的模式。

  夯实班子,筑牢村民协同自治的“核心力”

  党建引领,是贺小庄实施村民自治的核心基础。贺小庄村“两委”班子经过多年的磨合,逐步形成了讲团结、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作风。始终坚持党支部带头示范,创建实施了村两委干部管理的“3+2”工作法。建立完善了两委干部工作日志制度,将村内事务分解到人,由支部书记给其他“两委”成员定目标、压担子、理思路,促其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引导农村党支部干事创业、争创“带富先锋”。实行村“两委”干部周例会制度,每周一上午,村干部都会在村会议室集合召开例会,总结上周工作开展情况,交流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需要采取的措施。实行村干部脱产制度,村两委成员将自家土地全部流转到合作社进行统一经营,解除村两委成员的后顾之忧,确保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村级发展和为民服务上,这一做法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村规民约,修订村民协同自治的“小章程”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是流传已久的桐城六尺巷的典故。每个村都是一个社会细胞,千家万户无时无刻不在演绎着种种邻里事务、矛盾纠纷。如何治理乡村是每一个村级组织都要面临的问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村级治理,也得有一本“善治”之经,贺小庄村就念起了村规民约这本经。

  贺小庄村共有528户1630人,2017年10月,贺小庄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经过一整天的激烈讨论,商议通过了贺小庄村规民约章程。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丽词汇,“组织建设”“权利下放”“权责统一”成为村发展章程的主要特色;行为规范、环境卫生治理、移风易俗、社会治安等内容成为这个村庄党员干部群众共同遵循的“信条”;产业发展、和谐社区建设成为全体村民共同努力的“蓝图”。草根式的民主方式,约定了实现贺小庄村民自我管理、监督、服务、发展的“塘约之路”。

  自治小组,建设村民协同自治的“处理器”

  将大单元的村级治理分解延伸到小范围的自治小组是贺小庄村民自治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村级管理模式是涉及村级所有的事务都集中在村“两委”一个层级中,村“两委”成员多数时间疲于应付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基本无暇顾及。贺小庄按照村规民约的规定,成立了3个村民自治小组,每个小组由村民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按照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的决定对小组内所有村民的土地调整、邻里纠纷、治安卫生等村民事务实行“大包干”式管理,村“两委”对小组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自治小组的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原来的生产小组长,无官无职,却是村里的“活字典”,村内田间地头、邻里关系无不了然于胸。传统的管理模式,这部分人作用无法发挥。自治小组的成立和存在,把这部分人充分利用起来,使他们成为没有编制的“村干部”,不仅没有降低和弱化村级治理的效力,还将治理的触角延伸到了村里的每个角落,村民自治的落实更加具体有效。现在的贺小庄,村“两委”成员不再被具体的琐事束缚,“解放”出来的村“两委”成员可以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抓好村内产业发展、拆迁改造、连片治理等重点工作。

  积分公示,注入村民协同自治的“强心剂”

  农村环境治理一直是村级治理的顽疾,治了乱,乱了治,村级年年投入不少人力物力,环境年年不见好,群众不满意。贺小庄借力村规民约,激发村民主动参与的内生动力,探索实施积分制模式,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贺小庄推行村民人居环境治理积分,村民负责把自家院内门口按照村级治理标准进行清理,每月28日,自治小组组织本组内党员代表对各户进行现场打分考核,符合标准的每户积分10分,不符合条件的按照标准相应扣分,每月积分情况在村委门口进行公示“晾晒”。村民年终可凭积分票领取等值积分奖金或日用品。积分制和积分榜,增强了群众主动参与的意识,村民“赚”积分,“兑”出了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让环境治理这项工作看的见、变的实、管的久。不仅如此,除了实行积分制以外,贺小庄还根据村情,设置了“出彩家庭”、“最美人家”、“最美胡同”、“五好党员家庭”等多个评选项目,对表现好的个人和家庭进行表彰。积分制激发出了村民的自觉性,表彰激发出了村民的荣誉感,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村民自治变的有声有色。

  团队服务,打造村民协同自治的“升级版”

  按照贺小庄村规民约规定,年龄超过70岁的本村村民,就可以把自家土地流转到党支部领办成立的财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委托管理,村集体建设幸福院对老人们进行集中供养,这是贺小庄实施的“土地养老”模式。老人们集中起来了,可是怎么为他们提供日常服务呢?

  2019年,在村党支部的组织下,贺小庄第一个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十几位村内妇女志愿者,免费为幸福院老人们提供日常照料服务,将村民点点滴滴的力量汇集起来,解决了村级需要付出很大代价也有可能解决不了的问题。

  成功的尝试让贺小庄村在村民自治上有了新的想法,围绕新社区建设,成立了以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为主的社区建设志愿服务队,围绕蔬菜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成立了青年志愿服务队……现在村内几乎所有的重点工作都有一支服务队参与,服务范围涵盖了村内纠纷调解、社区建设、帮扶救困等方方面面,一种群众互动的村民自治“升级版”在贺小庄已经初步形成。

  如今,贺小庄村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增强了,群众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新时代的“塘约之路”“善治之道”在贺小庄村也有了“善治之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银伟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