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个融入”】高庄街道华泰社区:日行万步 心系千家

2025-08-13 09:27: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邢晓雨

  在高庄街道肌理中,莱芜区高庄街道华泰社区社区工作者如同细密的针脚,编织着基层治理的温暖图景。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情化解矛盾,用坚守诠释担当。他们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居民生活的“全能管家”,更是社区和谐的“润滑剂”。从政策宣传到民生服务,从矛盾调解到应急处理,华泰社区工作者用365天不间断的坚守,织就了一张基层治理的温情网络。今天,让我们跟随时间的脚步,了解这群“小巷总理”如何用专业与热忱守护万家灯火。

  晨光初现时,他们已整装待发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尚未穿透云层,华泰社区工作者们的身影已出现在党群服务中心。在每日例行的晨会上,他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逐项梳理当日工作重点:要确保最新惠民政策精准传达到每户居民,要完成重点人群的定期走访登记,要落实防汛应急物资的检查储备,要推进社区文化活动的筹备工作,还要随时准备调解可能出现的邻里纠纷。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事项,实则构成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华泰社区工作者们始终秉持着一个工作理念:再小的小区都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细胞,再琐碎的事务都连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他们深知,政策宣传不到位可能影响居民切身权益,走访排查不细致可能遗漏困难群众需求,防汛准备不充分可能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正是这种“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职业自觉,推动着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倾注全部热情。

  走街串巷中,他们丈量民情

  在华泰社区这个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里,社区工作者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却将整个华泰社区都当作自己的“责任田”。楼道里、广场上、居民家中,处处都是他们为民服务的“流动办公室”。他们肩负着多重角色:既要当好政策法规的“传播者”,将党和政府的声音准确传递到每家每户;又要做好矛盾纠纷的“化解者”,用智慧和耐心调和邻里关系;更要成为居民群众的“知心人”,时刻关注特殊群体的生活需求。

  琐碎事务里,他们彰显担当

  华泰社区工作看似平凡,却处处体现着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这里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有的只是家长里短的琐事;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作为,却需要春风化雨的耐心。每一个来电都可能关系着居民的生活冷暖——或许是独居老人的求医问药,或许是年轻父母的育儿困惑,又或许是商户之间的利益纠纷。每一次接待都考验着工作者的智慧与担当,既要准确理解诉求,又要快速协调资源,更要用恰当的方式化解矛盾。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华泰社区工作者们练就了“十八般武艺”:要懂得政策法规,能解答各类咨询;要掌握沟通技巧,会安抚焦虑情绪;要熟悉社区资源,善协调各方力量。他们像细心的绣娘,用一针一线的耐心编织着华泰社区和谐的图景;又像全科医生,用专业和温情治愈着华泰社区的“疑难杂症”。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付出,让居民感受到“有事找社区”的踏实,体会到“服务在身边”的温暖。让居民从最初的怀疑到信任,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最终搭建起党群连心、邻里互助的信任之桥。在华泰,每一件小事的妥善处理,都是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每一次用心的服务,都在为华泰社区和谐注入正能量。

  华灯初上时,他们仍未停歇

  当暮色笼罩城市,万家灯火渐次亮起,华泰社区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却仍未按下暂停键。他们的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微信工作群的消息提示音此起彼伏——可能是独居老人突发疾病的求助,可能是居民反映的管道爆裂紧急报修,又或是汛期防控的最新指令需要立即落实。在这个没有固定下班时间的岗位上,“五加二”“白加黑”已成为工作常态,节假日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华泰社区工作者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全天候待命的工作节奏。深夜接到居民电话时,他们会立即清醒应答;周末遇到突发事件时,他们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节假日里,他们依然坚守在值班岗位。这种“时刻在线”的状态,源于他们内心深处的那份责任与担当。在他们看来,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华泰社区的平安再微也是要务。

  华泰社区工作者的一天,正是千千万万基层工作者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晨光中他们已开始奔走,夜幕下仍在回应居民诉求,日复一日地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温暖人心。华泰社区“小巷总理”们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调解邻里纠纷时的耐心,组织社区活动时的用心,他们在解决一件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中彰显爱心,在完成一项项“家长里短”的任务中体现担当。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坚守,编织成华泰社区温暖的防护网;正是这些平凡岗位上的默默付出,垒砌起城市文明的基石。华泰社区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内涵,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让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发展。(通讯员 邢晓雨)

初审编辑:亓秀宝

责任编辑:贺存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