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济南7月28日讯(记者 孙海燕 通讯员 杨晓琳 林杉)“山上不但有树了,景观也多了,太了不起了!”近日,家住银座花园的刘女士带儿子爬上牧牛山感慨的说。 不到半年时间,历下区的五顶茂陵山、燕翅山、鳌角山、牧牛山和转山等5座山体,不只为人们的视野增添了一抹绿色,山间还设置了种种创意景观,层出不穷,让人阅景怡情,流连忘返。
夙兴夜寐,园林达人成“山大王”
工作人员铺设上山道路。 记者 杨荣超摄
“现在好走多了,原来就是石子路,下雨天还会被冲出沟来,特别不好走。”近日,家住银座花园的刘女士带着儿子爬上了牧牛山,山腰的六角观景亭、建设中的观景平台以及山顶最高处的御风亭等都让刘女士眼前一亮,“山上不但有树了,景观也多了,太了不起了!”
历下区五座荒山大“变脸”,凭借的是各方齐心协力。周克强就是其中一位。他在历下区园林局工作了20年,可谓是“园林达人”。“说实话,万事开头难,一开始面对这样一座光秃秃的‘庞然大物’,确实有点信心不足。”周克强说。牧牛山山体面积多达20余万平方米,光修路、引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就令人挠头。
信心是干出来的。从上山第一天起,周克强就开始了“山大王”生涯,每天早早上山,晚上披星戴月而归,全天待在山上。中午就在山下小吃摊买饭果腹,晚上收工没个点。开工半个月后,牧牛山从山脚到山顶长约1500米的主环路就修好了。“从那时开始,越干越有信心,各项工作的头绪理顺了。”周克强介绍,目前,山顶广场、路面硬化等工作的进度已早于预期。
“我们主要选择的是适合济南气候、土壤等条件的乡土树种,比如本地栾树,提高成活率。”周克强说,在种植上,根据地形地势,有的选择成排种植,有的选择成片种植,达到四季常绿、三季见花、季相丰富的效果,还能减轻居民的审美疲劳。
在保证工程稳步推进的同时,牧牛山工程还注重从用材、设计等方面丰富景观层次和布局,如修建御风亭、叠石造景、垒砌游步道等,平添自然生趣及人文底蕴。如西山门正在施工中的《牧牛图》雕塑,周克强介绍,《牧牛图》是根据宋朝普明禅师《牧牛图颂》而雕刻,它形象地表现了佛教禅观,“牧牛”即“牧心”,其着眼点在于通过调心证道,达到空灵如月、一尘不染的境界。
肩挑人扛,荒山“长”高数十公分
如今的转山,清爽之气扑面而来。耳畔鸟语虫鸣,似近还远,山风阵阵,花木清香沁人心脾。如果钻入山林深处,也许能惊起一树知了,久违的乡间童趣一下子回来了。
转山施工人员孙光孝介绍,远近上山玩耍的人们有时待到晚上10点以后,他们总忍不住对山上的变化叫好。他们知道,造林不容易,想要原本光秃秃的石头山穿上“绿衣服”更难,光有树苗还不够,至少还得有足够的水和土。
工作人员正在浇水。 记者 杨荣超摄
历下在对五座山体进行绿化提升工程中,及时足量供水自不必说,如鳌角山严格制定苗木供水方案,在山顶修建了蓄水池,采用管道和人工的方式进行供水。除了建造蓄水池外,各山体工作领导小组还各出奇招,给足、用好每一滴水。五顶茂陵山在利用山东政法学院现有水源,安装了自动喷淋浇灌系统,还计划布设整个山体的灌溉系统,在各区域段增设自动喷淋浇灌系统。燕翅山利用砚池现有水源,由砚池引水至山顶蓄水池,通过布设“一横五纵”的灌浇管网,利用4个高功率水泵在不同区域加压送水,实现对苗木的日常浇灌和喷洒。
在土壤方面,据转山绿化人员介绍,为保证树木成活,至少得有60厘米厚的土层。各山都进行了找土、运土或添土的历程。以转山为例,据负责其绿化工作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转山原来的裸露岩石面积有近12000平方米,为保证树木成活,经过多方协调,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从建筑工地上运来了挖楼基槽的好土,在有条件的上山区域,土直接运到山顶,从上往下倒,土壤厚度至少达到80厘米,“原来这么好的楼基槽土都运往渣土场,既浪费又导致扬尘等污染,现在变废为宝了。”
工作人员正在为树木喷洒农药。记者 杨荣超摄
但在没有上山道路并且不具备铺路条件的区域,就得靠肩挑人扛运土。转山山体绿化工程项目经理徐玉华介绍,部分区域靠人工挑水、提水和背土持续了2个月左右的时间。近日,记者来到转山,上山主路上,施工人员正在把一大堆沙子分装成小袋,沿着旁边小路背着往里走,里面正有一处施工点。
燕翅山上更是如此,北侧从山腰到山顶由于山势过于陡峭,无法修建通车道路,只有一条市政部门修建的石梯通往山顶。该山绿化开工后,从山下到山腰的进度较快,再往高处去土层不够,只能先靠一人一次背30多斤土上山,100多人一天下来也背不了多少。眼瞅着要延长工期,直到一项“重大发明”的出现——
自制索道,千斤土一次上山
最近,倪才培的电动索道又要启用了,山顶要补种树。倪才培干工程数十年,今年在燕翅山整出了“大动静”。他曾设计并安装过几十米长的索道,靠人力拉动滑轮运送石头。看着100多人往山上背土,既辛苦又缓慢,倪才培联想到可以从山腰到山顶安装索道,运土上山。经过3天的设计、安装和调试,装着电动滑轮的索道投入使用了。
人工运土时,一袋只能装30多斤土,这回用索道,一袋可以装50多斤,一次可运送24-28袋,与一人一次30斤相比,索道单程运量提高了约50倍。而速度也大大提高,不足10个人就可以操作索道、完成装卸,一小时可运送7趟。沙市、水泥和苗木等也都通过索道上山,倪才培这项发明有效保障了工程进度,燕翅山从上到下早已是满山苍翠。
断崖除草,“蜘蛛侠”大显身手
在燕翅山北侧断崖处,还有一套“索道”,近20条结实的绳子从高处的钢筋桩子固定,沿山坡而下,所过处为陡峭的断崖,上面除了新种植的扶芳藤、爬山虎等,还有密密麻麻的杂草。扶芳藤是四季常绿、生命力较强的植物,但第一年根系尚不发达,为确保成活,需清除杂草。这些绳索即为此而设,山势陡峭无法长时间停留,施工人员通过安全座板把自己与绳索相连,就可以从上而下,清理断崖上的杂草。
工人正在清除山体上的杂草。 记者 杨荣超摄
这些清理断崖杂草的施工人员,就像一个个“蜘蛛侠”,所过之处,只留下迎风摇曳的扶芳藤。为保护本就贫瘠的土层,杂草不能连根拔起,只能用镰刀从根部砍断,往往还会再生。近日,史振山正在和同事进行第5遍除草,只见他熟练地系好安全座板,从高处一路往下,手起刀落,杂草簌簌飘下。“马上要立秋了,杂草枯萎,这应该是最后一遍除草,来年扶芳藤根系扎好了,应该就不用再这样除草了。”现场一位工作人员郑昌顺介绍。
“能参与这样的大项目,还受到那么多人的好评,心里真是很高兴。”多位施工人员言语间满是自豪。此去经年,应是绿荫红花漫山。“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随着五座山体绿化工程的推进,不但引来飞鸟蜂蝶,上山游憩的人也越来越多。朝来夕往间,相信他们也定能看到其乐无穷的四时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