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教师访万家 章丘教育实践活动接地气
来源:大众网济南站 2014-04-08 16:35:00
近日,记者从章丘教育体育局获悉,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章丘市教育系统通过“三平台、三个万、三个全、五个能”等系列举措,让教育实践活动更接地气,更树正气,并依此逐步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大众网济南4月8日讯 (记者 孙海燕 通讯员 曹延刚 魏方彬)大众网记者今天从章丘市教育体育局获悉,章丘教育系统通过实施“三平台、三个万、三个全、五个能”等系列举措,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让教育实践活动更接地气、树正气,并依此逐步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三大平台”开通倾听民意“直通车”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市教体局结合实际,探索建立起教育系统广开言路、倾听民意、向社会公布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个人邮箱三个平台,全力打造突出教育为民服务特色品牌。
在群众路线活动中,各级各类学校和教体局设立家长服务中心和家长服务热线。在育人成长、家校配合、教育咨询、学校发展等方面实行挂牌服务,倾听家长的建议、诉求和心声,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自觉接受监督,切实让群众路线活动接地气、惠民生。
于此同时,向社会公布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的个人邮箱,在教育信息网主页开辟专栏,与各学校家长服务相配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万”家校互动 开辟民意调查“绿色通道”
教育实践中,市教体局在家长服务中心和服务热线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万份问卷送万户、万个电话问万人——“三万”家校互动调查活动,把教育的思路理念举措传递出去,把民智民意民力集中起来,实现家校互动。
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家访中,老师们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并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塑造学生好的品行。活动中,学校虚心征求家长对教育系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学校管理、育人成长、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开展万份问卷送万户活动。各学校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把问卷发送到学生家长手中,由学生家长认真填写调查问卷,填写完成后以无记名方式密封,再由学生转交学校统一收集、分类梳理。
开展万个电话问万人活动。各学校党员干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就学校在教书育人、学校管理、教育热点以及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真心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电话征求意见的数量不少于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征求的意见统一填写《电话记录单》,由学校分类梳理、汇总整理。
“三万”家校互动调查活动是章丘教育系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特色自选动作,是党员强党性、干部转作风、教师受锻炼、群众得实惠的一项重要举措。“此举措将进一步带动家校携手,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切实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切实让群众路线活动接地气、惠民生。”章丘市教育体育局局长李忠新告诉记者。
“三个全”搭建接地气聚人气“新平台”
自去年以来,章丘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践行“三个一”活动:每月听一节课,搞一次家访,与一线教师进行一次座谈。同时,在此基础上,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做到“三个全”:全体教师全程参加、全体干部全部进课堂、全面开放服务群众。
记者获悉,章丘教育系统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决定开展名师下乡支教送教活动。支教送教将采取菜单式、订单式、交互式等多种形式。活动将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搭建城乡教师联系的桥梁,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和沟通,使城乡教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全面提高章丘教育教学质量。
“五个能”开辟教育转作风“新路径”
为进一步寻求转变教育作风的新路径,3月22日,章丘市教体局局长李忠新向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五个“能不能”的倡议:能不能在低年级不布置作业,在义务教育阶段少布置作业;能不能倡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义务辅导,向有偿家教说“不”;城区学校的优秀骨干教师能不能主动到基层一线任教支教;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能不能重回课堂,上讲台能上课,坐下来能听课;广大一线教师能不能真正安心岗位,立足本职,创先争优。
记者了解到,自五个“能不能”的要求提出后,章丘多所学校组织支教报名活动。干部教师们在现场主动请缨,递交报名申请,纷纷表示志愿去农村,去偏远学校支教、任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正深刻影响着广大群众。
责任编辑:孙海燕
更多新闻
- 章丘文祖镇成立合作联社促销售
- 章丘无缝隙监管医疗保险基金 每月抽查定点机构医疗文书
- 章丘教育实践活动再推创新举措 在线监控扬尘
- 万名教师访万家 章丘教育实践活动接地气
- 章丘在全省率先购入车载式扬尘在线监测器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