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1——85196021

投稿信箱:wode_210@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热图

泉城市民品味怀旧气息

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赵晓林   2013-09-30 09:50:00

本次展览是由济南市博物馆及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山东分会举办的。老物件具有民俗研究价值  一位60岁左右的老人指着展柜里的一排搪瓷缸子对记者说,像他这个年纪的人,年轻的时候都用过这样的搪瓷缸子。

  原标题:泉城市民品味怀旧气息

  

 

  本报9月28日讯(记者 赵晓林)“以前的人就穿这样的衣服啊?”、“我们年轻时就用过这样的搪瓷缸子!”、“看了这些老照片,感觉以前的济南真的很漂亮啊!”这些话都出自今天早上在济南市博物馆参观“老城根文化展”的市民之口。本次展览是由济南市博物馆及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山东分会举办的。

  老物件让老人充满回忆

  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山东分会会长陈玉泉向记者介绍,本次展览共展出各类民俗物品和收藏品数百件,种类粉彩丰富,几乎涵盖了旧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和济南本地色彩斑斓的历史文化及风俗。

  在展厅中,记者看到了几十双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绣花鞋,陈玉泉说,这是协会的会员收藏的,是以前裹小脚的妇女穿的,也就是人们说的“三寸金莲”。现在这样的绣花鞋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收藏品了,这种鞋的制作方法目前已经几乎没有人会了,但这些给以前的妇女带来痛苦的必需品,因为其特殊的功能和做工,还是具有历史价值的,而且这些“三寸金莲”在刺绣、制作工艺方面非常优秀,可以从中看到旧时妇女的精巧手艺。

  记者还看到了织布机、老式留声机、收音机、电话机、缝纫机、木雕门扇、理发挑子、绣片等等很多各式各样的老物件,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对这些老物件充满了回忆,也让他们有一种亲切感。

  老物件具有民俗研究价值

  一位60岁左右的老人指着展柜里的一排搪瓷缸子对记者说,像他这个年纪的人,年轻的时候都用过这样的搪瓷缸子。上世纪80年代前,在工厂上班时,几乎人手一个,是喝水、打饭的必需品。记者看到,这些搪瓷缸子上有“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等词句,画有天安门、钢枪、雷锋等当时流行的图案,有的已经显得有些脏破,但很有时代感。

  在展厅的一面墙上,展出了40张老济南的照片,都是上世纪30年代左右的济南景象,具有山野气息的大明湖、六股水的趵突泉、洋气的二大马路和普利门街、高大的城墙和城门楼、幽静的千佛山……这些罕见的老照片让年长的观众非常兴奋,纷纷与现在的济南进行着对比,找寻着自己曾经见过的景象。

  另外,一套套民族服饰和戏装,一张张漂亮喜庆的剪纸,一幅幅刺绣品及结婚证,一块块传神的老木雕,一个个老式的旧钱包,都让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过去的民俗生活,感受旧时泉城的民俗文化和市井风貌。

  陈玉泉表示,展出的这些收藏品和民俗物件,都是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山东分会会员私人收藏家的收藏,现在基本都已经没有实用价值了,在日常已经非常少见,有的甚至已经绝迹,或是不被人认识了。但这些展品上负载着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的信息,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民俗研究价值,今天集中这么多件一起展出,就是让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能看到,能了解这些展品,能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更大的兴趣,传承这些历史文化的产物及其蕴含的大量信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彭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