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短剧背后③丨未来短剧不仅要高流量更要高质量,“短剧+”或将撬动新发展

2024-03-22 20:57:00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仪首歌

  海报新闻记者 丛萍 仪首歌 报道

  短剧自诞生以来便飞速发展,几乎是在“野蛮生长”的道路上一路狂飙。如今,随着监管的持续加码、政策的不断完善,短剧市场正面临“洗牌”。连日来,海报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在他们看来,精品化生产是短剧行业下一步必然要走的路,未来或将更多地与文化旅游、农产品推广等领域联动,以“短剧+”撬动新发展。

  短剧不仅要高流量,更要高质量

  “我们过去不敢做、不知道怎么做,现在很明确短剧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精品化。”短剧新盟会短剧负责人郭连文说。

  郭连文经历了短剧行业从诞生到成长、成熟的整个过程。2022年6月,郭连文和同事投入8万元拍摄了第一部短剧。“那个时候完全不懂短剧,摸着石头过河,后来又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期,不知道行业发展的大方向是什么。”郭连文说。

  在短剧快速发展的2023年,他的公司建立起了从编剧、拍摄、制作到发行的全流程体系,参与拍摄、发行的短剧达到50部。伴随短剧市场的成熟,2024年3月,公司又从全链条发展体系转型做社群,为短剧从业者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想要做精品短剧,我们没有精力和实力保证每个环节都是精品,所以我们就改变了过去大而全的发展模式,聚合短剧方面的优质资源,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郭连文说。

  “未来短剧不仅要高流量,更要高质量,无论是画面质量还是‘服化道’、演技水平、制作水平都要跟上,做到精品化。我们2022年第一部短剧制作成本只有8万元,2023年主流短剧的成本是40万元-50万元,最精品的可达120万元,今年,制作成本至少又增加了10%。”郭连文说。

  公开报道显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总编辑王众一就“如何鼓励微短剧精细化制作,促进行业发展”提交了相关建议。目前,短剧市场已经开始“洗牌”,低劣的剧情、噱头逐渐被市场淘汰,市场和资本更青睐于优质剧本、精良制作。

  政策引导、精准监管是关键

  政策引导、精准监管也是实现短剧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2022年1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进行专项整治,共下线了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调低下、审美恶俗等内容的微短剧25300多部、计1365004集,下架含有违规内容的“小程序”2420个。

  2022年1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所有微短剧,须通过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内容审查并取得《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或按照网络剧片管理的有关规定完成网络视听节目备案。同时,还指明了短剧发展方向,提出坚持正确创作方向、加强现实题材短剧创作、培育壮大短剧创作主体、构建现代短剧传播格局和市场体系等方面的意见。

  自2023年4月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每月都会对全国重点网络微短剧规划备案公示,公示信息包括当月网络微短剧部数、集数、题材等。

  济南大学文旅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张波表示,国家对短剧监管态度明确,动作迅速,从要求备案登记到上线播出使用网标,再到一次又一次专项整治行动,监管手段持续发挥规范作用。“专业行家入场、政策引导和监管健全,将促使短剧行业从‘野蛮生长’过渡到‘精品出击’。”

  “短剧+”或将撬动多个领域新发展

  今年春节期间,让短剧从业者倍感振奋的,除了《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短剧的爆火,还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该计划提出2024年要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

  “一方面说明国家肯定和支持短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我们短剧从业者指明了方向。”郭连文说道。

  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和创作者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辽宁省大石桥市乡村振兴题材短剧《我和我的松树村》、宝鸡乡村振兴主题网络轻喜剧《拐弯遇到幸福》、淳安千岛湖旅游集团出品的文旅微短剧《旅行奇迹·千岛湖》等短剧陆续上映。在山东,由山东云雁文化传媒集团出品的《风起泉城》是一部纪念济南自开商埠一百二十周年的网络短剧,展现开埠冲击与传统艺术兴衰,是当今网络短剧领域一次题材上的创新与突破。

  张波认为,短剧不仅可以和文旅实现深度融合,还可以赋能农产品销售、乡村振兴、文化等众多领域,“短剧+”的模式大有作为,并将爆发更大的生命力。除了精品化的发展模式,从业者也开始在市场开发、产业联动等方面做文章,以“短剧+”撬动多个领域的新发展。

初审编辑:于琳琳

责任编辑:高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