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单蕴菁
海报新闻评论员 朱延鲁
据大象新闻等媒体报道,近期,国内多所高校发布通告,对校园内的机动车或非机动车进行限速,并称如违反相关规定,将视情况进行“拉黑”处理。与此同时,有的学校在校内相关路段启用智能测速设备,系统实时记录超速违法行为。
校园是师生密集活动的空间,校内车辆的行驶速度,不仅关乎校园的交通秩序,也与每一位师生的交通安全密切相关。对高校来讲,更是如此。一般来讲,高校的校园面积相对较大,道路纵横交错且功能分区不是很明显,很多时候教学区道路旁边就是食堂出入口,或者教职工生活区的道路与校园道路相连通等。这就增加了校内活动人员与行驶车辆交汇的频率。再加上高校校园开放或半开放的管理模式,使得校园内除了教职工的通勤车辆、学校的后勤保障车辆外,还会有各种外来的社会车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校园的交通安全带来风险与挑战。
过去,不少高校对校内车辆的限速管理更多的是依靠柔性呼吁,但随着校内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以及校内交通环境日趋复杂,近年来,高校在对校内车辆行驶速度的精细化管理上不断强化与升级。其中,既有通过增设隔离护栏、减速带等来优化校园道路硬件设施的;也有通过新生入学安全教育、校园广播宣传、案例警示海报等,向师生普及限速规则和避险知识的;还有多措并举,推动软硬件建设深度融合、协同发力的。此次多所高校发布车辆限速新规,并明确了具体的限速标准和详细的违规惩戒举措,可以说,是对校内车辆限速管理的再升级,不仅有助于推动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老师乃至外来社会车辆驾乘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此外,不同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和校情差异制定的限速新规,也为同类高校强化校内车辆管理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方案。
当然,守护校园交通安全,是一个动态化的长期课题,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伴随校园开放程度的调整、师生出行习惯的变化、校园功能区域的拓展以及新型交通工具的普及,都可能给校园交通秩序、交通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也将推动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向着更加科学、精细、人性化的方向转变。但不管校园交通环境如何变化、管理举措如何升级,严格限制校内车辆的行驶速度都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相信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把“低车速”写进管理细则,用“实举措”织密安全网络,高校的校园交通将更加文明有序,校园环境也将更加安全和谐。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单蕴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