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年终奖:多的几十万,少的“一分没有”
来源:半岛晨报 2014-01-14 11:24:00
临近春节,又是全民讨论发年终奖的时候了。买金条当年终奖的不多 继深圳一企业买10辆奔驰车奖给优秀员工后,部分沈阳企业老板又选择金条作为年终奖。趋势年终奖的形式正变得多样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企业仍以现金作为年终奖的主要构成部分。
临近春节,又是全民讨论发年终奖的时候了。记者多方调查发现,年终奖的多少与行业、岗位有相当大的关系,有人“高大上”拿几十万元,有人却“一分都没有”。专家指出,年终奖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它不仅是对员工整年工作的奖励,而开始成为判断企业、行业、区域发展兴衰的重要参照指标。
房地产企业年终奖挺高
近日,绿城集团旗下山东济南全运村项目一置业顾问全年卖楼销售额达3.99亿元,成为绿城集团2013年度当仁不让的“销售冠军”,获税后奖金500万元,这也是国内目前所公开的2013年度最高个人奖金。多家市场机构调研数据显示,2013年度房地产行业的年终奖较为乐观。而在本市,记者调查,房地产行业年终奖与企业效益直接挂钩。
营销总监高先生供职于本市一家品牌地产企业,2013年度他完成了该企业既定目标,“我们企业的年终奖差别很大,公司年终奖主要针对中层以上的职业经理人。”高先生表示,他的年终奖估计将近20万。 2012年,他个人的年终奖为18万,“2013年我们的效益要比2012年好一点,所以估计将近20万。 ”
记者获悉,这家房地产企业的副总级别的领导全部是拿年薪的职业经理人,年终奖则更高,“可能是几十万。 ”高先生说。
买金条当年终奖的不多
继深圳一企业买10辆奔驰车奖给优秀员工后,部分沈阳企业老板又选择金条作为年终奖。记者从大连黄金珠宝交易市场获悉:本市也有企业这么干。
一家金店销售人员透露,几天前,一名顾客来到店里询问金条售价,只要10克和20克这种金额比较小的,“与购金人交谈得知,买这些金条是作为年终奖奖励员工的。 ”
大连黄金珠宝交易市场负责人表示:以单位名义购买的有两种,一是作为礼品送给客户,二是发给员工或者高管作为福利。不过和往年相比,2013年度购买金条作为年终奖的不多。
高新区一家科技企业负责人王先生表示,目前很多行业的盈利能力都比较差,比如制造业、加工业等,给员工高调发金条的可能性不大。相对来说,新兴及科技企业,还有一些私企购买金条奖励员工的可能性较大。
基层人员年终奖不高
不过,对于基层员工,年终奖则大多不多。王某是一家房地产公司文员,虽然房地产公司2013年度房子热卖,房价未来也是看涨,但王某的奖金并不太多。“这主要是因为在房地产公司中,我们这个岗位大多是固定薪酬,房子卖得火不火,其实和我们关联不大。 ”按照王某的推算,估计也就是一两万元的奖金。现在房地产公司也不像以前,动辄组织大家外出开会,年末发一堆购物卡,很多隐性福利都减少了。“对于我们这些小老板而言,最怕的就是年终奖。经济不景气,企业勉强维持。 ”位于金州新区一家培训企业负责人表示:2012年年底,给公司的十多个兄弟姐妹都发了年终奖,多的5000元,主要奖励一线营销人员;少的500元,奖励行政人员。 2013年度的年终奖怎么发,他还在犯愁,“过去一年依然是没赚什么钱,但是年终奖如果不发或者发少了,预计一开年我又得重新招人了。 ”
调查
现金是最主流的年终奖
每逢年底,各种奇葩的年终奖层出不穷。不过,调查结果显示,“年底派发现金奖励”依然是最为主流的年终奖形式。
昨日,本报调查了计算机、金融、贸易、制药、媒体、能源、原材料等行业的工作人员,其中七成调查者为普通员工,记者得到的结论是:大多单位年终奖都是现金,仅有不到四成的单位用实物或者购物卡来替代年终奖。
有部分上班族表示:物价持续上涨,年终奖按理也该水涨船高。不过调查结果却显示,多数上班族对于2013年的年终奖并不敢期许太高。有两成接受调查的人表示,由于单位效益不好,2013年度的年终奖数额可能不如2012年多。除此之外,还有个别市民表示,年终奖的多少目前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题,直到最后一刻才能知道“到底有没有”、“到底有多少”。也有个别市民表示,年终奖肯定是没有的。
趋势
年终奖的形式正变得多样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企业仍以现金作为年终奖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有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现金加上几种福利”,作为年终奖。“年终奖是企业吸引和保留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年底与员工分享利润时,除了现金,企业根据不同层级员工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奖励措施,可以有效挽留核心员工。 ”有专家认为,对管理层级员工,企业将股票分红作为一种年终奖励,能通过股票分红兑现周期较长的特点,留住这些核心员工;而对于专业型员工,企业将职业培训作为一种年终奖励,能满足这批核心员工自我发展的需求,又能提升企业的人才技能水平。
还有人力资源专家表示,年终奖的发放形式可以参照国外经验,变得更加多样化。比如说,国外一些大企业,会将表现突出的员工家属请到公司,出席表彰大会,或者在其他公开场合感谢员工家属对优秀员工的支持,并给家属发点奖金。这种看似简单的奖励,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张璐璐
房地产企业年终奖挺高
近日,绿城集团旗下山东济南全运村项目一置业顾问全年卖楼销售额达3.99亿元,成为绿城集团2013年度当仁不让的“销售冠军”,获税后奖金500万元,这也是国内目前所公开的2013年度最高个人奖金。多家市场机构调研数据显示,2013年度房地产行业的年终奖较为乐观。而在本市,记者调查,房地产行业年终奖与企业效益直接挂钩。
营销总监高先生供职于本市一家品牌地产企业,2013年度他完成了该企业既定目标,“我们企业的年终奖差别很大,公司年终奖主要针对中层以上的职业经理人。”高先生表示,他的年终奖估计将近20万。 2012年,他个人的年终奖为18万,“2013年我们的效益要比2012年好一点,所以估计将近20万。 ”
记者获悉,这家房地产企业的副总级别的领导全部是拿年薪的职业经理人,年终奖则更高,“可能是几十万。 ”高先生说。
买金条当年终奖的不多
继深圳一企业买10辆奔驰车奖给优秀员工后,部分沈阳企业老板又选择金条作为年终奖。记者从大连黄金珠宝交易市场获悉:本市也有企业这么干。
一家金店销售人员透露,几天前,一名顾客来到店里询问金条售价,只要10克和20克这种金额比较小的,“与购金人交谈得知,买这些金条是作为年终奖奖励员工的。 ”
大连黄金珠宝交易市场负责人表示:以单位名义购买的有两种,一是作为礼品送给客户,二是发给员工或者高管作为福利。不过和往年相比,2013年度购买金条作为年终奖的不多。
高新区一家科技企业负责人王先生表示,目前很多行业的盈利能力都比较差,比如制造业、加工业等,给员工高调发金条的可能性不大。相对来说,新兴及科技企业,还有一些私企购买金条奖励员工的可能性较大。
基层人员年终奖不高
不过,对于基层员工,年终奖则大多不多。王某是一家房地产公司文员,虽然房地产公司2013年度房子热卖,房价未来也是看涨,但王某的奖金并不太多。“这主要是因为在房地产公司中,我们这个岗位大多是固定薪酬,房子卖得火不火,其实和我们关联不大。 ”按照王某的推算,估计也就是一两万元的奖金。现在房地产公司也不像以前,动辄组织大家外出开会,年末发一堆购物卡,很多隐性福利都减少了。“对于我们这些小老板而言,最怕的就是年终奖。经济不景气,企业勉强维持。 ”位于金州新区一家培训企业负责人表示:2012年年底,给公司的十多个兄弟姐妹都发了年终奖,多的5000元,主要奖励一线营销人员;少的500元,奖励行政人员。 2013年度的年终奖怎么发,他还在犯愁,“过去一年依然是没赚什么钱,但是年终奖如果不发或者发少了,预计一开年我又得重新招人了。 ”
调查
现金是最主流的年终奖
每逢年底,各种奇葩的年终奖层出不穷。不过,调查结果显示,“年底派发现金奖励”依然是最为主流的年终奖形式。
昨日,本报调查了计算机、金融、贸易、制药、媒体、能源、原材料等行业的工作人员,其中七成调查者为普通员工,记者得到的结论是:大多单位年终奖都是现金,仅有不到四成的单位用实物或者购物卡来替代年终奖。
有部分上班族表示:物价持续上涨,年终奖按理也该水涨船高。不过调查结果却显示,多数上班族对于2013年的年终奖并不敢期许太高。有两成接受调查的人表示,由于单位效益不好,2013年度的年终奖数额可能不如2012年多。除此之外,还有个别市民表示,年终奖的多少目前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题,直到最后一刻才能知道“到底有没有”、“到底有多少”。也有个别市民表示,年终奖肯定是没有的。
趋势
年终奖的形式正变得多样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企业仍以现金作为年终奖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有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现金加上几种福利”,作为年终奖。“年终奖是企业吸引和保留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年底与员工分享利润时,除了现金,企业根据不同层级员工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奖励措施,可以有效挽留核心员工。 ”有专家认为,对管理层级员工,企业将股票分红作为一种年终奖励,能通过股票分红兑现周期较长的特点,留住这些核心员工;而对于专业型员工,企业将职业培训作为一种年终奖励,能满足这批核心员工自我发展的需求,又能提升企业的人才技能水平。
还有人力资源专家表示,年终奖的发放形式可以参照国外经验,变得更加多样化。比如说,国外一些大企业,会将表现突出的员工家属请到公司,出席表彰大会,或者在其他公开场合感谢员工家属对优秀员工的支持,并给家属发点奖金。这种看似简单的奖励,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张璐璐
初审编辑:闫明清
责任编辑:张娜
责任编辑:张娜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