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问题再上政府议题 缘何难解网瘾之惑
来源:www.taohongkai.cn 2014-04-09 16:11:00
青少年面临的网瘾问题 而把“网瘾”问题推至网络风潮最高峰的则是两位教授:“网瘾专家”陶宏开和“电击教授”杨永信。“网瘾专家”陶宏开 虽然陶宏开的一些言论遭到了不少网友们的质疑,但是争论的焦点更多集中在“电击教授”杨永信身上。
曾经一度不被人关注的“网瘾”问题,如今在15部委的联合关注下再度成为了社会相关人士关注的目标。
那么何为“网瘾”?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由于花费过多时间上网,以至于损害了现实的人际关系和学业事业。网瘾患者无法控制上网时间,表现为:花费于上网的时间比原定时间要长,想要减少或控制上网时间但失败。关注网上的情况超过自己的现实生活。如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在生活中心不在焉,有关网上的情况反复出现在梦中或想象中,只有上网时才充满兴趣。一旦减少或停止上网,即表现出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的生理反应,包括:沮丧,空虚,易发脾气,坐立不安,心慌,恶心,燥热出汗,失眠等。
调侃网瘾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在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9%以上。面对如此高比例的所谓“网瘾”人群,社会各界是采取的什么态度来面对的呢?2008年,“网瘾”进入公共视线,当时北京军区总医院将网瘾纳入精神病范畴,并于次年发布《家庭预防网瘾指南》,在网上引起强烈争议。“每周上网时间超过40小时,就可认为是网瘾。 ”2009年,国家相关部门的一条“网瘾诊治标准”让不少网友雷得外焦里嫩,自嘲“原来大多数白领都是精神病”。
青少年面临的网瘾问题
而把“网瘾”问题推至网络风潮最高峰的则是两位教授:“网瘾专家”陶宏开和“电击教授”杨永信。
“网瘾专家”陶宏开在2004年5月,因主动帮助一位辍学少女戒除网瘾后考取重点高校,从而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 至今陶宏开巡回20多个城市,举办超过80场讲座,直接转化百余网瘾少年,与200多家媒体互动,培养千余名志愿者,面对面听课者逾2万人。
不过成名之后自2006年起,陶宏开多次在媒体采访与博客中发表大范围打击言论,同时对网络,游戏等概念的归类也频频遭人质疑,其宣称的“美国没有多少人玩网络游戏”等言论也遭到广泛抨击。2009年,陶宏开与魔兽玩家水妖的辩论使他遭到游戏爱好者的口诛笔伐, 而2011年其公然宣称“女玩家没有资格做母亲”更是将他再次推到风口浪尖上。 广大游戏爱好者公会联合成立反陶宏开联盟,游戏玩家联名请求方舟子打假,同时,北京名师纪连海也对其表示质疑。
“网瘾专家”陶宏开
虽然陶宏开的一些言论遭到了不少网友们的质疑,但是争论的焦点更多集中在“电击教授”杨永信身上。2006年1月,杨永信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网络成瘾戒治中心,首创“戒瘾网吧”、“戒瘾学校”、“戒瘾同盟”和“心理课堂”,从矫正网瘾患者的性格缺陷入手,把家长纳入同步诊疗对象,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包含78个环节的网络成瘾戒治模式。根据媒体报道,杨永信运用其治疗手段成功地使4000余名青少年摆脱了网瘾,获得了家长和舆论的好评,然而,他用“低剂量电刺激治疗”矫正网瘾者不良行为的方法却在媒体和网络上引起了广泛争议,在众多的争议声中,游戏玩家强烈反对,家长们则强烈支持。
责任编辑:宋立鹏
更多新闻
- 网瘾问题再上政府议题 缘何难解网瘾之惑
- 韩国修法教育学生网瘾危害
- 大学毕业“入住”网吧除了吃饭六年没挪窝
- 为让孩子戒网瘾 无奈父亲报假警
- 痴迷网游比吸毒还危险 网吧被戏称为大烟馆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