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济南1月7日讯(记者 王哲)6日上午,济南市商河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县长孙斌公布了今年的10大利民实事。其中,加强卫生医疗保障服务是一大亮点。报告指出,在新农合报销的基础上,个人负担的政策内医疗费用超过8000元的部分给予二次补偿,补偿比例不低于70%,最高补偿限额达到25万元。 10件实事如下:
1、提升教育设施保障水平。实施高中教育设施配套工程,投资2870万元,在县第一中学建设60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和3500平方米的餐厅楼各一栋;投资1740万元,在县第二中学建设8700平方米的教学实验综合楼一栋;工程于2014年3月开工,12月底完成主体建设。县第二实验幼儿园9月底完成建设任务并正式招生,南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12月底交付使用。
2、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水平。投资300万元,建设农村文化大院150家,并配备活动设备,培训文艺骨干,实现文化大院全县覆盖。完善县图书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服务功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3、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完成殷巷、怀仁两镇供水主管网改造工程,解决两镇近6万群众饮用黄河水问题,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80%;加大投入力度,有序解决韩庙、沙河、龙桑寺三乡镇12万群众饮用黄河水问题。
4、提升道路通达支撑力。加强沟通协调,加快推进济乐高速公路、德大铁路建设,9月底完成高速引线城区段和火车站道路引线工程建设,年底高速公路和铁路建成通车;投资1亿余元,实施甜辛路(新兴街-甜辛路,全长1.74公里)新建和甜辛路(省道316线-玉皇庙镇瓦西村,全长17.88公里)拓宽改造工程,对董家桥、小于家桥、赵家桥、孟家桥4座危桥进行改造,抓好许玉路(18公里)、甜辛路(12公里)、赵怀路(8公里)安保工程建设,完成116.7公里的村级公路网化建设任务;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投资1.23亿元,修建道路150公里、桥涵43座,改善农村交通和农业生产条件。
5、加强卫生医疗保障服务。深入实施新农合保障制度,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0元(个人缴纳80元,各级财政补助320元),乡镇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报销比例达到85%,县级医院分段报销达到65-80%(1万元以下65%,1-3万元75%,3万元以上80%),市级以上医院分段报销提高到50-65%,最高报销限额15万元,参合农民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进一步扩大纳入保障范围的重大疾病病种,对于患者发生的高额费用,在新农合报销的基础上,个人负担的政策内医疗费用超过8000元的部分给予二次补偿,补偿比例不低于70%,最高补偿限额达到25万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与县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联网结算,实现医疗保险费及时报销。
6、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五化”建设标准,投资4000万元,完成省道248、省道316、商展路沿线20个村庄以及5个少数民族村建设任务,打造“富裕、宜居、秀美、和谐、活力”的新型美丽乡村。
7、提高就业服务能力。规划建设农民工服务中心,全年新增城乡就业1.19万人,其中城镇就业再就业200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9900人,技能培训1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全县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
8、提升城市供热服务水平。对檀都小区、嘉源逸居小区、彩虹安置小区进行扩容,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满负荷状态。依托济南绿源地热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对辖区地热资源依据规划进行有序开发利用,扩大居住小区综合利用地热供暖试点范围,逐步形成城区集中供热和利用地热供暖双轨运行保障机制。
9、镇镇通天然气工程。铺设供气管网90公里,接通贾庄镇调压站与高压管线,完成调压站设施安装及配套设施建设,连接各乡镇驻地及新建社区管线,建设4处汽车加气站,年底全部完成镇镇通天然气工程,改善城镇生活居住条件,加快城镇化进程。
10、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加快推进旧城村改造和安置房项目建设,完成豪门庄园以西、油管委、全民健身中心以西、银桥北、西三里等5个片区旧城村改造安置房年度建设任务,提升城市品质形象;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全力推进许商街道钱铺社区、商南社区,玉皇庙镇玉杨社区、玉南社区二期、玉苑社区二期,贾庄镇开元新村,龙桑寺镇悦都花园、龙申花苑,怀仁镇中心社区,殷巷镇赵奎元社区和孙集镇周陈社区、李家市社区建设,完善绿化、环卫、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