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 AI“新同事”:政务服务的破局先锋

2025-03-24 16:01:2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邵苗苗

唐王街道 邵苗苗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已不再是科幻作品中的遥远设想,而是真切融入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创新与发展的核心力量。政务领域也不例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正为政务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为解决传统政务工作长期面临流程繁琐、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等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成为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

  在日常办公中,公文处理是一项繁琐且耗时的工作。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公文处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智能公文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公文进行分类、摘要提取和内容审核,大大缩短了公文撰写的时间,同时还能通过智能校对功能,避免语法错误、格式不规范等问题,提升公文质量。智能客服是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典型应用之一。以往,民众在办理政务业务时,常常面临咨询难、排队久的问题,尤其是在非工作时间,遇到问题更是求助无门。而现在,智能客服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民众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在业务办理引导方面,人工智能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用户历史行为数据的分析,智能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业务办理推荐和引导。政策制定和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和大量的数据信息,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整合各类政务数据,为政策制定和城市规划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的应用虽然前景广阔,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挑战。

  一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政务数据涉及大量公民个人信息、企业商业信息以及国家关键信息,其安全性至关重要。一旦数据泄露,将对个人权益、企业发展乃至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二是公众对人工智能的信任。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复杂性和算法的不透明性,公众往往对其决策过程和结果存在疑虑。三是权责划分不清晰同样也会给人工智能政务应用带来困扰。当人工智能系统出现决策失误或产生不良后果时,难以明确责任主体 。是算法开发者、数据提供者,还是使用人工智能系统的政府部门应该承担责任?这一问题在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尚没有明确的界定。

  为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的优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策略。首先,要建立健全数据保护机制。政府应加强对政务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和加密措施,确保数据在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其次,要搭建公众信任桥梁。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和理解,让公众了解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中的工作原理和优势。最后,要明确权责划分。政府应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应用中的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在出现问题时,能够依据法律法规迅速确定责任方,依法进行处理。

  在迈向人工智能政务的道路上,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实现人与智能的协同发展。政府应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推动人工智能与政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同时,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的健康、有序发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兴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