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化工技师学院召开2014年总结表彰暨2015年工作会议
来源:大众网 2015-03-27 09:50:00
王书记首先总结了学院2014年工作。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加大招生就业工作力度,与省内外大中型化工企业积极合作,订单培养,全年招生3278人。学院党委班子也将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持走特色的发展道路,继续推进学院各项事业的改革进步,共同将学院建设得更加美好。
王书记首先总结了学院2014年工作。他指出,在建设“全国一流、特色突出、实力雄厚”技师学院的目标和“质量立校、内涵发展、突出特色、多元办学”理念的引领下,2014年学院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成果显著。学院高度重视思想建设和队伍建设,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向教学一线倾斜,增强管理部门自觉服务教学的意识;探索建立双向约谈制度,强化干部职工的共同愿望、共同责任,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内涵提升工程质量。制度建设更为完善,教科研成果显著,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稳步提升,精品课程建设初见成效,专业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按照“提前谋划、齐头并进”的建设思路,在省厅和枣庄、滕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校区建设筹备工作成效显著。实施文化强校战略,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规划》,学院软实力不断增强。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加大招生就业工作力度,与省内外大中型化工企业积极合作,订单培养,全年招生3278人。
王书记对学院2015年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他指出,2015年学院将按照突出特色、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以内涵建设、新校区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为三大重点工作,实施人才强校、文化强校战略,建立完善发展机制,提高管理服务效能,推动学院科学发展。王书记着重强调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树牢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做好2015年工作。他指出,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深化内涵提升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一体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新校区,严格执行招标规定,全程跟踪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廉洁高效,确保5月份开工建设;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完成全年招生就业任务;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加强岗位管理,突出工作实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人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规划》,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建设“班墨文化”品牌系列校园文化讲坛,推进山东化工博物馆的筹建工作,打造学院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学院软实力;深入推进“三化合一”学生管理育人模式,实行全员育人。
二是强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王书记强调,我院精细化管理工作坚持边实施、边完善、边提高的原则,全面推进、重点检查、分阶段实施的步骤,实行院领导负责制、部门责任制、岗位责任制,覆盖各项工作。他进一步指出,精细化管理是内涵建设的根本要求,一脉相承,是内涵建设的深化细化。精细化管理在教育中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要求每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个环节都要精细,每项工作都是精品。要把事业做成功,必须将工作做细、做精。管理的精细化,有助于学院管理迈上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之路。学院精细化管理质量和水平决定着教育、教学、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和水平,代表着学校形象和校本精神,决定着学校的前途。三是夯实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开创学院转型发展新局面。王书记重点强调了四点,(一)抓作风建设,贵在坚持。保持政治定力,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要树立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注重从制度机制上解决问题,实现抓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二)抓工作落实,关键看执行力。要形成务实的作风,对于学院既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定下来的事、形成共识的事,立说立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不折不扣,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求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促进转型发展,重点在干部职工的创新力。2015年要在立足现有实际的基础上,着力抓好重点工作,大胆创新探索,乘势而上,集中精力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紧、抓细,树立特色鲜明的品牌形象,努力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技工院校;(四)推动学院跨越发展,领导干部要有担当意识。“顺境逆境看胸怀,大事难事看担当”,在学院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的就是敢担当、敢负责、敢碰硬、敢闯敢干的干部。学院党委班子也将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持走特色的发展道路,继续推进学院各项事业的改革进步,共同将学院建设得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孙海燕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