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1——85196021

投稿信箱:wode_210@163.com

专家把脉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逐项点评

来源:新华网   作者:   2013-09-09 14:40:00

由教育部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于22日至29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社会广泛反响。均衡编班:光靠监督难以落实  规定二: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接受各方监督。

  原标题:专家把脉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今日关注·小学生减负

  由教育部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于22日至29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社会广泛反响。

  鉴于多次被证明失效的“减负”指令,此次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是否切入要害,能否有效执行?记者连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十项规定逐项点评。

  “阳光入学”:切断择校利益链

  规定一: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

  记者:现在一些地方小学择校问题很严重,“阳光入学”该如何落实?

  储朝晖:如果不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就不能遏止择校问题。解决择校问题,关键是要切断政府部门和学校间的利益链,改变行政力量过度干预教育的现状,形成可以实现均衡的机制。这就好比“分粮食”,一个生产队分粮食,由一个人进行分堆,并约定分堆的人最后选取所分的各堆,那么他在分堆的时候就会尽可能分均匀;同样,如果让教育主管部门的子弟和政府官员的孩子,最后选择学校,教育资源不公平的问题就会因为有这样的机制而得到有效解决。

  均衡编班:光靠监督难以落实

  规定二: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接受各方监督。

  储朝晖:分班的问题难以落实,同样是因为现存教育制度下,均衡编班难以操作,光靠监督是不能落实的。

  “零起点”教学:义务教育学校无权选择学生

  规定三: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

  记者:如今绝大多数适龄儿童,特别是城镇儿童都已接受了学前教育,强调“零起点”教学的意义何在?

  储朝晖:目前的“幼升小”和“小升初”考试严重干扰了正常教学和教育公平。“零起点”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但这条措施还不够,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不应当依据家境、学生资质选择学生。应该完全废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选择学生的权力,也就不存在入学前招生考试的问题,“零起点”教学也就自然实现。

  不留书面作业:教师应掌握最终话语权

  规定四:不留作业。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

  记者:不留书面作业是征求意见阶段反响比较强烈的问题,这是否有科学依据?

  储朝晖:只有直接与学生交往的教师才真正了解学生具体状况,布置多少作业,什么形式的作业,教师应掌握最终话语权。“不留作业”属于政府行政强制干预教学的指令,它违背教育的专业规则,也会影响正常的教学。

  一至三年级不考试:建立多元评价更重要

  规定五: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

  记者:一至三年级学生不考试可行吗?

  储朝晖:只要高年级还存在考试,一至三年级的学生不考试是没有意义的。提出不考试的初衷是好的,因为我们目前评价学生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考试分数。但实际上每个孩子的遗传基因和才华各式各样,应该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会有负担。在小学阶段应该鼓励多元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将体育运动、课外兴趣爱好活动等纳入评价体系。

  等级评价:可与百分制同时使用

  规定六: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全面取消百分制。

  记者:有家长担心等级评价失于宽泛,无法对学生作出差异性的评估?

  储朝晖:百分制的缺点是分分计较。按照等级制评分,区分度会小一些。但是,对于学生落实具体知识点的掌握,百分制更加具体。从历史上看,从等级制到百分制是评价更加具体细化的结果,在学生评价中,等级制和百分制各有优点,不能强制用哪种废哪种,建议依据实际需要和测评的目的选择使用。

  一科一辅:应尊重教师推荐

  规定七:一科一辅。学校和教师不准向学生推荐、推销或变相推荐、推销任何教辅材料。

  记者:学生使用教辅应该由谁来决定?

  储朝晖:教师推荐教辅是符合教育专业性规则的。如果遏制教师推荐教科书,教辅书会形成市场垄断,在缺少竞争的情况下,教辅书可能质量越来越差,但学生又不得不买。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允许学校和教师推荐,由第三方进行审核监督。

  课外补习:教育体制不改补习就不会减少

  规定八:学校和教师不得在课余时间、寒暑假、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记者:学校减负、家长增负已成为课外补习逃不出的怪圈,能禁止得了吗?

  储朝晖:补习的问题由来已久。如果教育体制不改,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不改,补习就很难减少。所以关键还是要加速推进高考改革。

  体育锻炼:让学生自由选择课余内容

  规定九:每天锻炼1小时。确保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记者:现在很多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被挤占,强制执行是不是会有效果?

  储朝晖:每天锻炼1小时只是个形式,提倡体育运动不能用行政指令去强制,而是要给学生自由的课余时间和自由的内容选择。每个孩子的兴趣点不同,他们可以自己去选择参加体育活动,或者其他兴趣组。但是现在是他们的时间已经全部被学业负担占满了,自然就会忽视体育活动。

  强化督查:让专业组织开出减负良方

  规定十: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对减负工作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每学期公布督导报告。

  记者:减负为何喊了多年仍收效不大?是不是监督力度不够?

  储朝晖:问题不在于监督,而在于现有教育管理与评价体制不科学。减负的出路在于让专业的组织成长起来,让学校内部的科研组织和学术委员会发挥作用,给他们权力和空间,他们有权有责,来促进政策的落实。现在让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在自己不专业的领域发挥作用,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彭斐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