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真正的中国古代“情人节”
来源:光明日报 2015-02-27 14:58:00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这首名词描述的是宋代都城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热闹夜景。如今,在京城,元宵节早已没有历史记载中的热闹景象,赏花灯、猜灯谜、跑旱船、舞狮子等活动不见踪影,只剩下吃元宵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这首名词描述的是宋代都城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热闹夜景。
如今,在京城,元宵节早已没有历史记载中的热闹景象,赏花灯、猜灯谜、跑旱船、舞狮子等活动不见踪影,只剩下吃元宵了。老人们无比惆怅地拾起儿时的记忆,而年轻人,则更醉心于春节后到来的西方情人节。
其实,走进元宵节的各种活动,便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浪漫情怀和传统伦理的感召力,便会有意外的惊喜和收获。于是,很多人便希望元宵节能重现昔日狂欢盛景,成为一个魅力十足的中华传统节日。
刚刚过去的情人节让年轻人热血沸腾,巧克力、玫瑰花也热销一时,但他们不知道,在他们看来只剩下吃元宵的元宵节,实际上是中国古时的情人节。
元宵节,又名上元节、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存在了。称上元节则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是赏灯,它始于东汉明帝时期,与佛教有关。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不同地区还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于是元宵节活动便更加丰富多彩。吃元宵则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汉时智慧名人东方朔为了帮助一位名叫元宵的宫女与亲人团聚,设计让其在正月十五于宫中煮汤圆,并在街市挂起的彩灯上大书“元宵”二字,前来观灯的亲友见之大呼“元宵”,元宵得见亲友。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有一天听到街上有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认为大不吉,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老百姓不买他的账,“元宵”两字照样在民间流传。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给在封建社会中的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旧时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词的后半段:“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情人相见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京剧大师荀慧生的《元宵谜》也是讲述男女爱情的,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而不是有人认为的七夕。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这可比如今的网上偷菜更刺激,也更浪漫。
责任编辑:孙海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