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临近月饼花样迭出 莫让“隐身月饼”成气候
来源:经济日报 2014-08-27 13:49:00
距中秋节还有些日子,有媒体调查发现,目前众多实体商店的月饼多为平民价格,但网上却有不少高价月饼售卖,且花样迭出,交易渠道也是不断翻新。
距中秋节还有些日子,有媒体调查发现,目前众多实体商店的月饼多为平民价格,但网上却有不少高价月饼售卖,且花样迭出,交易渠道也是不断翻新。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持续发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对中秋公款送月饼等“四风”问题的部署整治,“高价月饼”遭遇“寒冬”,这是反“四风”取得的成效。然而,化身月饼券、藏进礼品册网购等新型“隐蔽送礼”手段,让人们对“四风”问题的顽固性不得不保持清醒的认识。千万莫让“隐身月饼”等成为气候!
中央三令五申明令禁止、各地不断出台整治措施,为何“天价月饼”却变着“戏法”出现?
不可否认,中国依然是一个人情社会。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尤其是节假日更是人际交往的“黄金时间”。在此背景下,节日就成了一些人拉关系、跑路子、套近乎、为将来“铺路搭桥”的“机遇期”。一些人形成了一种“送礼情结”,成了心理上难以逾越的一道坎。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多商家之所以不断翻新花样,手段愈发隐蔽,主要还是想抓住消费者“过节就要送礼”的心理赚一把。
各种“隐身月饼”的出现,让人们清醒地意识到,治理“公款送月饼”等不正之风,力度还需继续加强;根除“四风”弊病,仍需持续发力。
首先,应从巩固和创新制度方面入手加强整治,引入群众、媒体等监督机制,整合各类监督资源,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应进一步强化对干部的教育引导,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做到不做“隐形礼品”消费人群。最后,应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引导他们自觉遏制“隐形送礼风”,从自身做起,不推波助澜。
责任编辑:孙海燕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